

20 世紀80年代早期,美國藝術家喬治·康多(George Condo)以他一系列的超現實主義人物畫作在紐約引起了一陣轟動。他畫筆下的人物多是品味高雅的飽學之士,表情捉摸不定但看起來彬彬有禮,融合了諸多經典畫作,又冠上了波普藝術的風格。隨后, 他在歐洲呆了10年,大多數時間都在巴黎度過,并贏得了一批狂熱的觀眾。對于短視而又無任何歷史積淀的紐約藝術圈來說, 康多像是來自火星的居民。







喬治·康多(George Condo)是一個帶有文藝復興色彩的人。憑借自己扭曲幽默的肖像作品受到藝術界的一致認可,享有聲譽已有30多年,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美國媒體評價說喬治·康多是藝術家中的藝術家。喬治·康多的標志性風格是“突變的超現實主義”,作品里常常出現的是被擠壓后的卡通臉,還有一些即興夸張的立體主義。他無論在藝術界的任何趨勢面前,也始終堅持自己的個性的一面,著實為年輕一代藝術家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康多開始根據自己的認知將藝術家區分出不同群體。他將老一輩藝術大師的創作技巧運用到當代油畫創作中來的方法,在當時新形象油畫創作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實在是一種開天辟地的創新。




“喬治·康多(George Condo)的繪畫讓我們想起了過去的一些熟悉的東西,那是一個容易對狂躁抑郁產生依賴的年代,這種依賴正是記憶的預兆。他在那種久已沉浸在過去的身體的臉上畫上了充滿敵意的眼睛和錯亂的線條,拾起了身體痕跡的碎片,并且讓它浮在表面由新鮮變為腐朽,然后再將這些碎片粘貼在被他的全部藝術活動定義為“精神狀態”(Mental States)的不斷出現的混成作品上。這種過去也是一個目的,它摧殘,甚至羞辱著觀者,但卻以其確定性最終吸引我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