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樂四
以古代文人雅士為題的宋健華人物畫,是以古代文人雅士為符號入畫的,借以體現一種獨特的人文精神。我們看到,宋健華筆下的古代文人均寬袍束帶,峨冠肅然,或捧讀典籍,或執杯品茗,一派恬靜淡然與平淡樸衲,透過現象,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作品都帶著古典審美理想性質,體現了畫家豐富的內心思考,以及一種心靈的單純與平靜,透示出一種“返歸自然”的審美追求,成為宋健華作品中若隱若現的內質。
古典境界與平淡樸衲,賦予宋健華作品一種書卷氣,讓我們嗅到與眾不同的超然心態,這種書卷氣的寫意精神形式給現代人浮躁的靈魂以撫慰,畫面中的人與自然,人與物的兩忘融合,帶來的是詩意表現以及特有的自然情境,平淡的氛圍、清新的氣息,并由它們構成一種“忘我之境”,展示出一種脫俗的心性。
在畫面處理上,他善于變通,把不同畫種的技法融會貫通、互補互滲、互動互生,這形成藝術上鮮明的個人風格。這是一種詩化的處理手法,其藝術目的不是情節,不是人物、花卉,而是精神,是透過心性的精神詩意,《蕉蔭詩意圖》、《秋山會友》,《紫氣東來》等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他關注現實,感受生活,并在其中提煉形成筆墨,以扎實的繪畫技法,準確的造型,寫意的筆法與典型性格的刻畫,表現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這些作品極具濃郁的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氣息,充滿激情,把觀者帶入古時的詩情畫意之中。
與人物畫類似,宋健華的花鳥作品亦為清潤性靈一路,筆致松秀活潑,他盡力追求微妙豐富的細節變化而又不失天然諢成之美。
在處理手法上,宋健華的花鳥畫是以淡為宗,以含蓄、內斂、朦朧見長,強調直抒胸臆,寫胸中逸氣,盡管其畫中不乏大面積的潑墨渲染,但水墨淋漓,變化之間很有節奏、有控制的,絕無滿紙的浮煙漲墨,在他的畫中,我們可能看到比較強烈的設計意識,點畫精微、筆無妄下,線條的穿插分割,作為視覺焦點的花草或禽鳥的擺布,皆為頗具匠心,頗具現代感的點線面構成,使畫面即具西畫的“構圖”又有中國畫的“章法”,更加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使畫面更為通透、和諧,呈現出一種似與不似的境界與美感。
在一個藝術的轉型時代,宋健華以自己的執著介入繪畫現狀,他勤奮耕耘,必將收獲豐碩的果實,更重要的是,宋健華努力于是自己的藝術回歸到樸素平淡,并成為他作品最基本的精神依托,這是他藝術的根本,也是他不倦創作的最根本動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