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資料
國慶期間,香港秋拍開槌。從結果來看,香港蘇富比成交29.04億港元,保利香港、嘉德香港分別成交8.22億港元和3.43億港元。從三家拍賣行的拍賣結果來看,今年秋拍業績較春拍均有不同程度縮水,顯示出受外圍環境影響,今年秋拍踏著春拍的節奏,不疾不徐。
中國書畫引領市場
據香港蘇富比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今年秋拍蘇富比推出了363件中國書畫,經過5個多小時的爭奪之后,最終成交330件,取得了4.671億港元的成績,其中備受關注的張大千作品《驚才絕艷》以2500港元起拍,最終以6620萬港元成交并拔得中國書畫專場頭籌。據了解,2001年張大千的這幅《驚才絕艷》曾在香港蘇富比以466.47萬港元成交,13年后已升值14倍有余。
另外,在保利香港秋拍中,當代著名藝術家崔如琢則成了市場焦點。據了解,在本次拍賣會上,由崔如琢100幅團扇作品組成的鴻篇巨作《百開團扇》,在經過激烈爭奪之后,最終以1.3億港元成交,成為今年秋拍頗受矚目的億元作品之一。據了解,在今年4月份保利香港的春拍中,崔如琢的《丹楓白雪》曾以1.84億港元的成交價,當時創下了他個人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
拍賣紀錄屢被刷新
在今年香港秋拍中,最大的一個看點就是多項拍賣紀錄被刷新。據了解,在香港蘇富比推出的“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專場中,一共刷新了9項個人拍賣紀錄。另外,保利香港秋拍中,也有多件拍品刷新了藝術家個人紀錄。
其中,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著名油畫家劉小東的《違章》以6620萬港元成交,成為該專場的“標王”,同刷新了劉小東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據蘇富比透露,4年前劉小東的《違章》曾在北京保利秋拍中拍出3640萬元人民幣。另外,在本專場中,著名油畫家方力鈞憑借《系列二(之四)》5948萬港元的成交價,也刷新了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記者發現,在香港蘇富比秋拍首度引進的70后藝術家作品也備受藏家追捧,像70后藝術家賈靄力、劉韡和王光樂的代表性作品均在此次拍賣中創下了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其中賈靄力的《瘋景1號》拍出1180萬港元,在刷新個人作品拍賣紀錄的同時也躋身“千萬元俱樂部”。對此,蘇富比方面表示,隨著一些大牌藝術家的作品逐漸超過藏家的承受能力,藏家的收藏興趣已開始轉向了年輕藝術家。
國慶期間,香港秋拍開槌。從結果來看,香港蘇富比成交29.04億港元,保利香港、嘉德香港分別成交8.22億港元和3.43億港元。從三家拍賣行的拍賣結果來看,今年秋拍業績較春拍均有不同程度縮水,顯示出受外圍環境影響,今年秋拍踏著春拍的節奏,不疾不徐。
當代藝術繼續下滑
記者發現,在香港首輪秋拍中,盡管當代藝術多項拍賣紀錄被刷新,但當代藝術市場卻呈現了兩極分化,而且其整體依然沒有擺脫近幾年連續下滑的趨勢。
首先,在香港蘇富比此輪秋拍上,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風光無限的老一輩藝術家,并沒有拍出較為理想的價格,其中以1400萬港元起拍的張曉剛《血緣-大家庭:全家福》,在叫價到1700萬港元時,因無人應答而流拍。遭遇同樣命運的還有岳敏君的兩張作品《幸福》與《大狂喜》。其次,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最大藏家的尤倫斯夫婦,盡管拿出了他們珍藏的包括方力鈞、曾梵志及張曉剛等博物館級杰作,但卻沒有一件拍品拍出億元天價,顯示在藝術品市場處于調整時,精品也未必能拍出較為理想的價格。最后,從藝術家的年齡來看,9位刷新個人拍賣紀錄的藝術家,在年齡上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說明舊的藝術板塊正在慢慢淡出。
業內人士表示,幾年前當代藝術市場火爆,其后蘊藏了諸多不健康的因素,那時多數人是出于一種投資或投機心理在買畫,吹大了當代藝術的泡沫,近年來藝術品市場持續調整,當代藝術的泡沫也隨之破滅,這也是當代藝術繼續下滑的主要原因。
特色專場備受追捧
記者發現,今年香港秋拍較以往推出了更具特色的專場拍賣。從拍賣結果來看,這些特色專場也備受藏家追捧,成交情況也十分理想。
以香港蘇富比為例,今年秋拍將”顯赫珍藏”作為了“主打歌”,推出了細川家族雅藏、未了情園及抱一齋等多個世界著名的顯赫珍藏。其中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御制粉青釉浮雕龍紋罐”以7400萬元的成交價,位列圓明園流散文物拍賣成交價的第六位。在珠寶部分,一枚8.41克拉內部無瑕鮮彩粉紅鉆以1.3788億港元刷新了鮮彩粉紅鉆的世界拍賣紀錄。
在嘉德香港秋拍中,瓷器珍玩成了壓軸大戲,其中在“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專場,一件“清雍正黃地青花纏枝花卉紋荸薺瓶”的爭奪十分激烈,最后終以2760萬港元高價成交,顯示出清代官窯瓷器仍穩占市場絕對優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