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累 《池》
2014年香港秋拍收槌
以嘉德、保利、蘇富比三大知名拍賣行為代表的香港2014年秋季拍賣會,10月8日已全部圓滿收槌。此次秋拍,中國書畫、當代水墨、古董瓷器特別是清代官窯等拍品廣受藏家和市場追捧,大多以超出估價數倍的價格成交,秋拍市場迎來了“開門紅”,體現了調整期中亞洲藝術市場的強勁勢頭。
保利香港:
中國當代新水墨表現平穩
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10月4日起拍,經過3天的競投,12個專場總成交額為8.22億港元,共有10多件拍品超過1000萬港元成交,多件拍品刷新了藝術家個人紀錄,為藝術從業者增加了極大信心。
此次保利香港的中國當代新水墨部分表現平穩,除“太樸如琢”—崔如琢精品專場贏得藏家的一致競投,創造了“億元時代”以外,諸多水墨作品也受到了藏家的積極競投。如:新工筆代表人物徐累的作品《池》以110萬港元落槌,此專場的封面作品秦艾的《偶相逢》亦表現不俗,以90萬港元落槌,劉國松1987創作的《地球何許·之87》作為封底,也以35萬港元起拍,85萬港元落槌,引得全場藏家矚目。
新水墨為何如此火爆?有業內專家分析:新水墨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歷經20多年的實驗和追問,發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它最大程度上引發了西方人對于顛覆傳統繪畫觀念的藝術遐想,同時也滿足了中國人對于國畫創新的最大容忍度。“中國新水墨”對傳統的顛覆,巧妙地建立在一種東方邏輯上,使這種“文化酷跑”能躲開更多的障礙。
香港蘇富比:
顯赫珍藏引領藝術市場
顯赫珍藏一直是蘇富比拍賣的“主打歌”。今秋蘇富比為市場帶來了細川家族雅藏、未了情園及抱一齋等多個世界著名的顯赫珍藏,珍品琳瑯滿目,涵蓋了御瓷、青銅器及漆器等,十分精彩。其中一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御制粉青釉浮雕龍紋罐”,循慣例而出新奇,罐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方篆款,風范卓爾不群,以7400多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位列圓明園流散文物拍賣成交價的第六位。珠寶翡翠、當代藝術、鐘表名酒等門類拍賣也都成績不俗。其中,蘇富比1枚8.41克拉內部無瑕鮮彩粉紅鉆以1.3788億港元成交,刷新了鮮彩粉紅鉆的世界拍賣紀錄。書畫部分中,張大千上世紀五十年代工筆人物巔峰之作《驚才絕艷》,也以6620萬港元高價成交,成為當日最高成交價拍品,也達到2001年拍賣成交價的14倍之多,而6.988億港元的秋拍總成交額,也凸顯了蘇富比的珍品效應。
中國嘉德:
瓷器珍玩成壓軸大戲
經過兩天的激烈競投,中國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賣會成交以3.43億港元圓滿收槌。自10月6日舉槌的“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專場,就引來了藏家們的爭相競投,現場舉牌的藏家們與場外電話委托的競投者們形成熱烈的競爭,持續到傍晚七點十五分結束,屢創佳績。
“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專場作為本次秋季的壓軸場次,舉槌不久就全場爆滿,連續不斷地添加座椅后觀眾仍然魚貫而入,玉器、瓷器、石雕、文房、銅器、佛像及其他拍品的競拍激烈,現場氣氛熱鬧。特別是在“清雍正黃地青花纏枝花卉紋荸薺瓶”的競投過程中,爭奪激烈,最后此件拍品以27,600,000港元之高價成交。對于今秋表現,有業內人士分析,清代官窯瓷器仍穩占市場絕對優勢,相比之下,明代的官窯瓷器表現平淡,這與優質的明代官窯瓷器傳世數量少、市場認知相對狹隘有關,所以明代以前的瓷器也將會成為市場亮點。
延伸:崔如琢《百開團扇》1.3億港元成交,成市場焦點
崔如琢作為中國當代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一直以他蓬勃厚重的筆法,用東方山水畫中特有的書卷氣韻,繪就出躍動的生命情調,并在創作中尋求詩意與畫境的融合。崔如琢的作品畫如其人,樸茂厚重蒼中見濕,大氣磅礴,大巧若拙,個性鮮明,收放自如,是近年來市場表現十分優秀的藝術家,其作品《丹楓白雪》在今年4月舉辦的保利香港春拍中,就以1.84億港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了他個人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本次保利香港秋拍中崔如琢專場以兩幅指墨書法開場,最終分別以59萬港元和94.4萬港元成交,隨后的諸多山水作品更是受到了藏家競投。而鴻篇巨作《百開團扇》,由100幅團扇作品組成,以一種超然的情懷,將內心的野逸游戲紙上,畫面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均呈現出一種“大道”美學。最終以1.3億港元成交,成為今秋頗受矚目的億元作品之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