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大學出版社即將推出中國第一本原生藝術雜志
2014年11月國內各大圖書網站有售
定價:48.00元
中國原生藝術界的新人——李昌勝
張天志
李昌勝,藝術界一個很陌生的名字,然而就是這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的作品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令我對他十分的敬慕!
認識李昌勝出于一種機緣。2014年5月初,我曾接受《大都市》雜志的專訪,在與記者的閑聊中得知,她的一位朋友的弟弟(李昌勝)愛畫畫,作品有些叛經離道的感覺。記者進一步提到,這位畫家在與他人交往上有些障礙,有自閉癥的傾向。出于職業的敏感,我立刻讓記者聯系她的朋友,叫她將其弟的作品傳給我看看。很快,我見到了從網上傳來的李昌勝作品時。非常驚異!深感其作品有著特殊的魅力。

李昌勝的作品尺寸普遍較小,大多數是32開或16開大小的紙上作品,以丙烯顏料為主繪成。這種尺寸的作品,我曾在瑞士洛桑原生藝術館見過一些,沒想到,在國內,我也見到了這震撼人心的小尺幅佳作。

李昌勝的作品有種神秘感沁在其中,很有靈性,是藝術家本人內心深處的縮影。剛開始我覺得其作品有點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作品的影子,但仔細揣摩,發現他確實是用他自己的藝術語言繪成。其作品有本土文化的印痕,但還有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這種外來文化,不是哪個國家特有的,而是綜合的,也可能是藝術家對國外藝術作品多方感悟的結果,或者是本能的、潛意識的吧。總之,他的作品既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又有著傳統文化的符號,視覺沖擊力特別強,沒有落俗!這在當下的年輕藝術家中,可謂少見。

當下的年輕藝術家,要么是墨守成規,思維方式公式化,抱著學院派的傳統技巧不放;要么盲目追求時尚的藝術語言,跟風創作,把各種新鮮的藝術語言拼湊起來,號稱當代藝術。而李昌勝卻走自己的路,從未丟掉自我。
5月6日,我飛赴北京約見到李昌勝本人。他生于河北石家莊市,今年24歲。初中畢業后,讀了幾天高中,就輟學在家。其性格內向,不善言談,說話時還有點靦腆。他告訴我,與其父母溝通不多,經常與他們產生矛盾,為了安心創作,自己搬出來住,畫畫之余還按自己的方式制作些小家具。沒事時,照料一條年邁的犬。又聽其講:這條老犬曾經為他家看門十余年,現在走不動了,大小便都不能出門,他自己負責為它打掃衛生。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李昌勝與生俱來的善良與愛心,是其作品產生動人力量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藝術家失去了最純真的愛心,他的作品怎么可能打動他人?我對他說:“我欣賞你的作品。”他流淚了!陪他前來的姐姐對我講:“第一次有人當著他的面說欣賞他的作品,所以他流淚了。”我深深地理解他!
其實我們每個藝術家都希望被認可,尤其像李昌勝這種有自閉癥傾向的藝術家更是如此。過去這個群體藝術家我們關心的很少,今天中國經濟正在高速地發展,我們作為這個文明大國的國人,也應該對他們這個需要幫助的藝術家群體多伸出一些愛心之手,讓他們把自己的藝術天賦無后顧之憂地貢獻給這個社會,使人類的文明更豐富、更燦爛、更輝煌!
按德國著名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理論,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藝術家。自閉癥患者中,同樣也存在著有天賦的藝術家,他們經過思考、努力、創作,其潛意識的作品可能比受正規教育的模式化的藝術家作品更感人、更有深度、更值得我們關注。
回滬后一個月,我又見到李昌勝傳給我的新作,其作品尺寸大了一些,視覺語言更豐富,畫面的整體把握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我有一種預感,將來李昌勝很有可能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原生藝術領域成為一位光芒四射的耀眼新星。
在此為他祈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