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淞閣”主——黃玄龍,當代收藏大家,專注文房清供、古器收藏與文人美學領域,眼光卓絕,造詣高深,藏品以“精、珍、稀”著稱于世。黃先生極其注重細節,不僅對每一件藏品都進行了深入考證,更重金聘請日本著名攝影家為每一件藏品拍照,精心挑選圖片,注重營造具有中國韻味的氛圍,堪稱收藏界和拍賣界的標桿。多次舉辦的“翦淞閣專拍”獨領風騷,稱譽為中國拍賣界的金字招牌和專業象征。



明末清初 何朝宗風格德化窯白釉自在觀音像
包裝:原配楠木盒、原配底座
來源:翦淞閣舊藏 RMB: 800,000-1,200,000
造像釉質細膩致密,釉色勻凈溫潤,純如凝脂,形態優美,古樸典雅,端莊大方,不事縟紋,線條流暢,比例精確,工藝精湛,生動刻畫了觀音菩薩普度眾生的慈悲之心與莊嚴祥和之相,彰顯觀音“大慈大悲,如月如日”的內在精神。如此神作,以意役法,破形似之障,氣韻生動,符合“瓷圣”何朝宗所開創的“何派”質樸、典雅、流暢、洗練之基本風格。同時配有典型宮廷風格的器座與木盒,地位尊貴。



Lot956 清乾隆紀曉嵐銘雖非硯
RMB: 1,500,000-2,600,000
著錄:
1、紀昀,《閱微草堂硯譜》,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年,頁114
2、黃玄龍主編,《金石癖:文房搨本集》,臺北:翦淞閣,2011年,頁206
釋文:“雖非舊石,尚不枯焦。雖非舊式,尚不剜雕。古研日稀矣,斯亦勿過于訾謷”
說明:
紀昀(1724-1805),字曉嵐,清代著名文學家,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四庫全書》總纂修官。一生嗜硯、蓄硯成癖,自名書齋為“九十九硯齋”。《閱微草堂硯譜》以拓片形式著錄其藏硯一百二十六方。然而目前僅存世八方。
“清紀曉嵐銘雖非硯”為紀曉嵐自用硯,著錄于《閱微草堂硯譜》當中,也是其僅存于世的八件藏硯之一。其為端石硯,硯色青紫泛紅,色澤溫潤,石質縝密細膩。硯石規整,光素無紋,天然無飾。硯體呈長方形板狀,上首長方形墨池深凹,硯堂平闊舒展,硯側鐫刻銘文。
此硯與另外兩件存世的紀昀藏硯,即翦淞閣舊藏“清紀曉嵐銘紫云硯”(與天津博物館藏“端石紀昀為那彥成銘硯”皆為端石質材,且型制極其相似。差異之處主要是前者硯背深洼,后者硯池周邊雕鏤云紋,可作為比較之別例。與本品材質、大小相似的翦淞閣舊藏“清紀曉嵐銘紫云硯”在中國嘉德2012年春季拍賣會上以586.5萬元成交(編號2579)。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