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黨鳳山位于呼和浩特市大漠古玩城的珍寶齋,不足60平米的房間內擺放了上千面玻璃鏡,光影流轉間煞是好看。
相較于有可追溯至數千年以前的銅鏡,玻璃鏡的發展歷史僅有兩百年。黨鳳山說,玻璃鏡跨越了清代、民國、新中國三大時期,見證了社會發展的歷史變遷。“玻璃鏡大多圖文并茂,記載了往日社會形態、天地人文以及祖國的發展和歷史,千鏡千面,具有非常寶貴的收藏價值。”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消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逐漸提升,民間收藏日漸火熱、收藏者的年齡層不斷擴大,儼然呈現“全民收藏”之勢,收藏種類也不再局限于文物古董、書畫瓷器等傳統收藏,擁有了更加豐富和平民化的品類。
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寶艦說:“以前老百姓認為收藏很高端,如今的收藏比較接地氣,已擴展到生活用品等門類,主題收藏廣受追捧。人們逐漸接受收藏不一定要花大價錢投資,而純粹是滿足自己的一種喜好。”
“30后”張正第少時讀書時就迷戀郵票,從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到民國郵票、解放區郵票,從新中國成立直至今日,張正第的藏品遍布中國。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張正第認為,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風土人情都等能在郵票里體現。他曾經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一名戰士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當向記者講述自己收藏國慶系列郵票的故事時,老人神色頗為激動。
注視著一張張記載了中國各個時期國慶盛況和的經濟建設成就的郵票,老人的記憶仿佛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戰爭年代。“在我收藏的國慶系列郵票里,最喜歡的是這張開國大典紀念郵票,它代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成立。”
今年22歲的郭建廷是一名收藏愛好者,剛剛從內蒙古商貿學院動漫設計專業畢業。不久前,他向記者興致勃勃地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各類國慶系列藏品。
“這是我最早的一個藏品——馬蹄表,是1959年為了慶祝國慶出的一個紀念品,表盤上刻著“慶祝國慶”四個紅字。”郭建廷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逛舊書攤和古玩店。他的國慶系列藏品類別很多、內容也較為豐富,有印制有“慶祝國慶”的馬蹄表、《綏遠日報》1952年10月的國慶專刊、1959年國慶的請帖、參加國慶的代表證等。
“人們常說‘有國才有家’,這些國慶留下的老物件都記錄了國家的成長和建設,雖然經濟價值不高,卻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獻價值。”他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收藏到更多、更精、更好的國慶藏品,讓沒有經歷過的人們有機會了解這段時間國家的歷史和情況。
郭建廷只是眾多愛好收藏年輕人中的一個。如今,一些8090后年輕人開始收藏變形金剛、玩具,甚至自己小時候的畫報連環畫車模、鑰匙鏈。
“實際上,收藏一直體現的是一種人們的懷舊心情,這種懷舊往往人至中年才會產生,如今,年輕人已成為時尚類收藏的主力,主題收藏雖以中老年居多,也有年輕人參與涉獵,他們愿意通過收藏來修身養性,并從中得到樂趣。”張寶艦說。
呼和浩特民間收藏見證歷史變遷
呼和浩特民間收藏見證歷史變遷
呼和浩特民間收藏見證歷史變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