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藝術,賈科梅蒂認為只是一種“看”的“方式”,他突出的是看和方式,方式既有學術上的,也有非學術上的等,一件藝術品有無數個讀者看,或者一個讀者在不同的時間內可以看到無數個藝術品。在生活中,讀者肯定比藝術家多的多,在這群讀者中也有用挑剔的眼光在看藝術品/藝術家。
張強,安徽蚌埠人,自幼習畫,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美術系,正高級職稱,在藝術道路上得到大家的認可并取得很多成績的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色彩”的運用達到一定的水準,他以接近大地、植物的幾種質樸顏色,在畫面上用心刻畫,可能緣于他的記憶,這種記憶也是技藝,它來自故鄉,來自夢境,來自行走等,色彩雖然被留存在畫面,但每一筆都融入極為細微的個體差異,在畫面上呈現出人、樹木、土地、河流、花朵種種形象之中,顯示出他們的共相。張強把創作繪畫過程,看作成一次次在自然界行走中不可思議的體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把得到的啟發以及內心的幻象和對外部世界的體驗結合起來。正如克利所講“藝術并不是呈現可見的東西,而是把不可見的東西創造出來”。
借用克利的一句話,“用合適的方法創造藝術”放在張強身上十分匹配。創造是藝術的核心,作為藝術家的張強,他找到了這種“合適的方法”,在藝術道路上張強一直在追尋他自己的藝術夢想,尋找著心靈深處的色彩,它即是自然的,也是積累、探索后作為藝術家的張強賦予的,是有血液的,它突破生命中真實這一境域。
在張強的作品中能看出畫家在創作時的平靜,尤其是設色時的目光,帶有一種超然的平靜。他是一位與人為善、內心激情奔放、在生活中精力充沛的人。當他走進自己的世界拿起畫筆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他在享受他的王國,努力并快樂著,他用自己的方法創造著他的藝術。畫面強調的是結果,而非原因,他是在細微之處為出發點,不斷的推敲這些細微之處的色彩所帶來的價值,遠勝于畫家借助突然迸發的靈感所創作的作品。但與此同時,他并沒有離開自然。不過自然對他而言僅僅是一種建議,一種美的可能。
自然中可見的真實僅僅只是其他眾多的隱而不見的真實中的一個孤立的現象,藝術家的責任就是用繪畫的形式把它們表現出來。我們渴望活力的創造,它帶有閃爍的目光,我們甚至渴望神性,這種張力強大,突破形與氣通過寫實與抽象有機的相融,最后達到藝術的高境界。在作品中可以看到張強對大自然多么虔誠,他用藝術解讀自然,感悟自然后再呈現藝術的自然。
藝術家的張強,心誠、善學、重情義和輕利益,為自己熱愛的藝術事業而奔忙,并取得不俗的成績,定能更上一層樓,愿來日風光更美。
文/陳忠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學博士)
近年來主要展項:
2009年6月,油畫《花鼓慶春》獲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安徽省“綠滿淮畔”美術、廣告作品展覽一等獎;
2011年10月,國畫《徽韻秋色》獲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安徽省第四屆美術大展銅獎;
2013年5月,水彩畫《風中荷》獲蚌埠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青年美術大展一等獎;
2013 年11月,油畫《雪山祈福》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油畫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
2013年12月,水粉畫《水鄉綠境》獲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安徽青年美術大展優秀獎(最高獎);
2013年12月,水墨畫《青山翠谷有人家》、《山靜鳥聲樂》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新徽派美術赴英國作品展;
2014年7月,粉畫《朝圣祈福》獲安徽省第五屆美術大展優秀獎;
2014年8月,油畫《走進高原》獲安徽省第五屆美術大展優秀獎。
作品賞析

《鄉韻》20cmx150cm水粉畫

《涌》120cmx150cm水粉畫

《朝圣•祈福》90cm×115cm水彩畫

《高原姐妹》79cm×67cm水彩畫

《夕陽下的田野》水彩畫

《徽色記憶系列》500cmX550cm水粉畫

《水鄉綠境》720cmX720cm水粉畫

《風中荷》900cm×900cm 油畫

《傍晚》90cmX110cm油畫

《城市印象》1100cm×850cm油畫

《祥牛搏樂》900cm×900cm油畫

《雪山祈福》油畫

《走進高原》139cmx120cm油畫

《非具象激情系列-射向畫面的流動體》110cm×110cm油畫

《新宇宙空間系列—石迫天金》900cm×900cm油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