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維城《萬壽恒春》
藝術品秋拍市場如火如荼,精彩不斷。以博物館級書畫和瓷器精品見長的北京盈時,將在本季秋拍中呈現300余件書畫精品,可謂出手不凡。
據悉,北京盈時2013秋季拍賣會于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預展,12月6日拍賣。
在藝海擷英——中國書畫專場中,北京盈時非常榮幸將呈現數件博物館級佳作以饗藏家。其中清代錢維城的《萬壽恒春》值得期待,此幅畫軸上附帶故宮博物院給陳半丁的退賠簽,曾為陳半丁舊藏。
錢維城繪《萬壽恒春》圖軸,高105、寬54厘米。圖中左下有“錢維城恭畫”題款,右上錢維城自題“萬壽恒春”。鈐“臣錢維城”白文印、“梁翰”朱文印。并鈐有乾隆皇帝的鑒藏璽“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
錢維城(1720-1772),初名辛來,字宗盤,又字幼安,號幼庵、茶山,晚年又號家軒,江南武進人,清朝官吏。乾隆十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功令,初入翰林,分習清、漢文。維城習清文,散館列三等。錢維城擅長山水畫,他的繪畫遠學元代四家即黃公望、倪瓚、吳鎮、王蒙,近學清初四王即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而且還直接得到董邦達的指點。在錢維城的繪畫中,帶棱角的石形、雙勾少皴的樹干,以及中鋒含蓄的細筆、淡墨勾皴的線條,都存有董邦達的筆意,但他更擅長縝密的用筆和青綠、赭石相間的設色,其中也顯示出清初“四王”的流派風格,他的作品經常呈現出來的是一派宮廷富貴的氣息。在乾隆的收藏目錄《石渠寶芨》中,有錢維城作品160多幅,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錢維城作品的賞識程度。
錢維城自幼甚喜繪畫,開始從族祖母陳書學習畫寫意折枝花果。錢維城后來得到了同代畫家董邦達指導,學畫山水,供奉內廷,與諸位名畫家,促使清代宮廷繪畫有一較長而穩定的繁榮時期。乾隆皇帝對書畫藝術有濃厚興趣,他廣收歷代名跡,認真觀賞,并分藏宮廷、皇家園苑、行宮。又正式建立清朝畫院,屬于養心殿造辦處,當時已有專職畫家20余人。畫院還有一類著名的“翰林畫家”他們大多是皇帝身邊受寵文臣,這批“文學侍從諸臣,每以藝事上邀宸眷。大學士蔣廷錫及子溥、董邦達及子誥、尚書錢維城、侍郎鄒一桂與翀為尤著。”(《清史稿》卷504)。以董邦達、錢維城為其首。這些人都有官秩,經常繪畫進呈皇帝,也常奉旨進宮作畫。
錢維城擅長山水畫,他的花卉畫亦很有名,但留世畫作較少。此幅《萬壽恒春》圖為其花卉代表作。此幅畫構圖飽滿,色彩明快,圖中菊花與月季躍然于靈石上,幾顆青竹伴于靈石旁。圖中所繪之花朵枝葉刻畫極為精細,如圖中之菊花,枝葉先勾邊線,再施以淡雅的綠色,氣質清麗。勾花點葉,技法純熟,所以《清史稿》卷504說他的“花卉傳色尤有神采”。
宮廷畫家,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氣質修養,對自然界境物觀察細微,吸收融化得當,又有超高的寫實能力,因此他們的畫作大多為上乘,多為人賞悅,皇帝亦盛愛好,并常親自題識于畫作。但宮廷畫家的畫,主要為皇室服務,作品很少在社會流傳,故此幅《萬壽恒春》圖尤顯珍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