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把相同年代的人分成一類人,并以年代為其命名,“70后、80后、90后……”而隨著7月畢業季的到來,“90后”的人們也開始融入社會,加入到各行各業的工作中。而對于那些“70后”、“80后”的人來說,他們已經進入社會工作多年,在各行各業中站穩腳步,成為每個行業的中堅力量了。雖然中國的拍賣行業恢復時間只有近30年,但中國拍賣行業已經發展壯大。可以說,在如今的拍賣領域已經涌入一大批“70后、80后、90后”的身影了,新鮮的血液一定會對拍賣行業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拍賣公司中的青年工作者
拍賣業飛速發展,作為中堅力量的“70后、80后”功不可沒。征集拍品期間,不僅需要廣泛的人際圈,而且年輕人的熱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數拍賣企業中的業務部門,都是由一些比較年輕又能力突出的人帶領著若干名新人去完成任務,但不論如何,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70后、80后”這一人群中;預展期間,各家拍賣公司會因為人手不夠選擇招聘一些臨時的工作人員,去過預展會場的人不難發現,這些人都十分的年輕,更多的甚至還沒有從學校畢業,他們只是利用課余時間,來做份兼職,而多數拍賣公司正是看重這點,通常會選擇直接在校園中發布招聘信息,而這些工作人員則正是在大學校園中的“90后”;拍賣會期間,拍賣師作為拍賣會的靈魂存在,調節會場氣氛、使用自己權利促使交易完成,雖然主持拍賣需要非常多的拍賣經驗,但如今主持拍賣會的拍賣師的年齡不是很大,不僅如此每年在報名考取拍賣師的人群中,“70后、80后、90后”會占相當大的一部分。
拍賣會背后的青年藝術家
一件藝術品之所以能夠拍出高的價格,說明該作品能夠被廣大的藏家所接受、認可,而在作品被認可的同時,人們也會關注作者的其他作品。
2014年春拍已經進入尾聲,不少拍賣公司都在總結春拍情況。在今年的春拍中,青年藝術家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尤其是高價拍品的頻頻突破,再加之藝術機構對于青年藝術家的多種推廣,讓青年藝術家再次成為2014年春季拍賣會中的焦點。相比較往年僅有個別青年藝術家作品價格突破百萬元的大關,今年春季藝術品拍賣中,青年藝術家的高價作品頻出,正如雅昌藝術網出具的“2014春拍75后油畫雕塑藝術品成交TOP10”顯示,在TOP10中,超過百萬元級別的藝術家就有8位之多。
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頻繁出現在拍賣市場中,一方面是拍賣公司的征集越來越難,另一方面就在于當下對于青年藝術家的二級市場推廣過快,而對于藏家而言,尤其是新生代的收藏家,尋找新的具有潛力的新興藝術家作品成為勢在必行的舉措。
早在2001年左右,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只是零星地出現在拍賣市場,直到2006年,青年藝術家作品才開始大量出現。近些年來,青年藝術家不斷攀升的成交價格紀錄吸引了更多的業內外人士的關注。2008年,“80后”藝術家高瑀的作品《打虎》曾在北京翰海拍賣以112萬元成交,觸發了一系列年輕藝術家作品創紀錄的新聞。在2012年香港蘇富比春拍,青年藝術家賈藹力的作品《蒼白的不只是你》以550萬港元落槌,創下了青年藝術家作品拍賣最高紀錄。而在2014年春季拍賣會中,賈藹力繼續引領青年一代藝術家作品的拍賣記錄,其作品《1979.6.1》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中,以504萬元成交,創造了本季青年藝術家作品最高價紀錄。
2013年度榜單中,40余萬元的價格就可以入圍,而在2014年春季拍賣會的這份榜單中,王子驕作品《青蛙王子》以92萬元的高價成交,才僅僅是位列第十。同樣,在這份榜單中,有三位藝術家創造了個人拍賣的最高紀錄,分別是周松、陳承衛和王子驕,除此之外,邱光平是和其拍賣紀錄相持平,而賈藹力、李暉、彭斯、米巧銘、林茂等是藝術家本人在拍場中的第二高價作品紀錄。
經過了2014年春拍,無論是拍賣公司、藏家還是藝術家,都會意識到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不容小視,他們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相信不久的將來,藝術品拍賣市場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也會占有一席之地,大量的青年藝術家也會被藏家所接受。
拍賣場下的青年藏家
新晉藏家越來越年輕化,有些甚至初次試水拍賣,這些藏家不僅是“新”面孔,且年齡小,他們完全不同于老一代藏家,這一代人近些年西方留學的數量漸多,學習后,在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基礎上,會更加深入理解自己本民族文化,理念也更加超前,擁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判斷,為藝術市場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熱點方向;新晉藏家裹挾大量資金進入書法板塊、抽象板塊,這些藏家目標明確,下手果斷,從各個拍賣行書法成交紀錄和現場火熱氣氛可窺一二。這些藏家的力量不容小視,他們將是拍賣行未來最大的買家。他們有知識、有膽量、敢于玩消費玩概念,同時他們有品位、有格調,是中國藏家的未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