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芬奇手稿
中國藝術泡沫蔓延的主要原因是藝術知識普及不足,而藝術界人士80%是科學盲,他們不會用科學的方式來闡述藝術,往往用迷信的方式來闡述藝術。部分藝術界人士甚至把藝術當作超越一切的邪教說辭來忽悠。
2010年的第8次科學素養調查顯示,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這意味著97%的中國人不具備基本公民科學素質。中國公民科學素質不足,容易被一些不法藝術商人所迷惑,這導致藝術對社會的危害超過“氣功”。

達芬奇手稿
藝術的科學屬性
藝術是科學的分支,是人類認識自然界和自我的一種方式,人類藝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有嚴謹的科學理論作為基礎,古典繪畫就是早期的攝影技術,就是在二維平面上準確記錄物體的三維空間關系,而攝影技術就是為了取代古典繪畫技術而發明的。印象派基于光學的基礎,超現實主義基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
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年代,電工是一種前沿的技術,但現在電工則是一種普通工種,現在,你就不能把電工忽悠成為像愛迪生一樣的科學家了。
同樣道理,攝影技術發明之前,寫實油畫是一種前沿的技術,但在攝影技術普及之后,寫實油畫就是一種落后的技術了,現在把寫實油畫忽悠成達芬奇一樣的畫家就有點邪教化的味道了。不但古典油畫如此,印象派和抽象藝術也已經是落后的技術了,已經是大芬村畫工們經過幾個月培訓就能上崗的落后技術了。
藝術品的消費屬性
藝術品是消費品,不是收藏品。從包豪斯對藝術的使用功能定位來說,藝術品的使用功能是作為建筑的裝飾品,附屬于建筑這個載體。
經過國內藝術炒家的惡意誤導,民眾誤以為藝術品都是有收藏價值的,而事實恰恰相反,絕大部分藝術品都是沒有收藏價值的。
就拿現在的中國來說,一個時代有幾百萬畫家,但這一個時代過去后,就只有10個8個對藝術進程有特殊貢獻的畫家作品可以提升為收藏品,其他幾百萬畫家的作品都是消費品,并不具有收藏價值。

達芬奇手稿
藝術品的視覺娛樂屬性
繪畫不是看上一眼就能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繪畫和電影、戲劇、音樂一樣,它的經濟價值就是一種視覺和聽覺娛樂,除此之外就難覓其他了。
電影、戲劇、音樂可以通過票房、版權等產生經濟效益,那繪畫如何產生經濟效益呢?
繪畫是一種落后的技術模式,基本上是被淘汰了,很難產生實質性的經濟效益。比如馬車,你造少量馬車來作為懷舊裝飾品是可以的。但你大量生產馬車就難以產生經濟效益了,因為現在是汽車時代了,馬車已經是一種落后的技術模式了。
藝術品的價格屬性
將技術落后、觀念無拓展、對文明進步無貢獻的藝術消費品炒到天價,肯定是一種龐氏騙局。當然了,那些對人類藝術進程作出特殊貢獻的世界藝術大師除外。
那如何評估藝術品的價格呢?當然,最靠譜的藝術品價格評估模式就是勞動力時間了。
比如一個有點才華但無創建的畫家一個月畫10張畫,按照有點才華的設計師月工資1萬元來計算,一張畫價格就是1000元。一個有才華的畫家一個月畫10張畫,按照有才華設計師月工資3萬元來計算,一張畫價格就是3000元。
當然了,沒有才華的藝術家作品根本就不值錢,沒有被客戶采納的設計方案等同于廢紙,沒有才華藝術家作品沒有獲得社會認可,他的作品就是廢紙,他的創作就是浪費社會資源來制造社會垃圾。
再如,某國內名畫家曾說他一天要畫七八十張畫,一年就接近2萬張。那么按照工藝美術大師1000萬元年薪來計算,他這樣的作品平均就是500元一張。
另一位“國畫大師”流水線作業,算他每年畫2000張畫,按照工藝美術大師1000萬元年薪來計算,他的畫就是5000元一張。
問題出現在如何評估畫家的年薪,國內大型上市公司的CEO年薪才幾百萬元。你一個只掌握落后技術又不能推動文明進步的畫家憑什么可以拿幾千萬元年薪?
參考設計師、木雕師、玉雕師等類似行業的年薪標準,就不難評估這類畫家的年薪標準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