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熙1929年作品《水墨山水扇面》 26x60厘米

曾熙作品《菩提達摩》謝稚柳題跋
在曾熙去世后不久的1933年,家人在整理打包曾熙遺作回衡陽老家時,發現一張未竟之作。弟子張大千當時正好在場,就為老師提筆補好這幅作品,并留下題跋。“文革”期間這幅畫被當做墊襯墊在了一張毛主席像后面,幸運地躲過了“文革”的劫難。
張大千早年在上海曾拜曾熙為師。曾熙湖南衡陽人,生于1861年,卒于1930年,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書畫家,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鴉片戰爭以后至民國,許多前朝遺老、文人、書畫家,為了生計集聚到上海這座城市。曾熙受好友李瑞清影響,到上海賣字為生并招收學生教授書畫。曾熙弟子眾多,其中名聲最大的一位便是張大千。

曾熙作品《菩提佛祖圖》
然而,真正留存在曾家后人手中的書畫作品寥寥無幾。曾迎三收藏有其曾祖父書法作品兩三百件,畫作百余幅,算得上是收藏曾熙作品最多的人之一,然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事后從本家親戚、曾熙弟子的后人手中征集、購買的,另有部分則購于文物商店和拍賣行。
在曾迎三的記憶中,“文革”后很多人找到他的父親,跟他打聽張大千之事。父親告訴曾迎三,“張大千以前就住在我們家里,跟我們的老祖宗(曾熙)學習畫畫。”現在人們眼中甚為珍貴的書畫作品,以前曾家鋪天蓋地。曾迎三這才意識到,曾祖父曾熙可能是一位挺有名的人物。
“張大千非常尊重他的老師曾熙。”曾迎三說,在張大千生前的最后一處故居臺灣的摩耶精舍,至今仍掛著曾熙的書畫作品——四屏條和一張梅花圖。“那張梅花圖是曾熙畫給張大千的母親的。”
張大千跟曾熙之間師徒情深。他早年居住在曾熙家里跟他學畫,接觸到很多曾家收藏的明清古畫,眼界大開。他成名后又非常注重收集老師的書畫作品,并立下規矩收到一件老師的作品當還一件他自己的作品,使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掀起了購買曾熙畫作的小高潮,且售價不菲,比如一把留有曾熙墨寶的成扇可賣到上千塊錢。后來曾迎三在臺灣碰到很多書畫商,才知曉當年很多人去上海的文物商店或日本買曾熙的書畫,是為了拿到張大千那里去換畫。
這張《山水圖》是曾熙未竟之作,曾熙去世后,有其弟子張大千補筆完成
張大千后來想出版一本關于曾熙作品的書,托人跟曾迎三的父親聯系。曾迎三的父親亦正有此意,于是帶著當時才二十歲出頭的曾迎三四處拜訪曾家的本家及曾熙弟子的后人,挨家挨戶去收集資料,期望最大限度地把曾熙的遺作集中起來,出一本畫冊。然而國內經歷數次戰亂、土地運動,曾熙的書畫作品已經散掉了,真正從祖上傳下來留在曾家后人手中的曾熙作品極其有限。
“1930年曾熙過世后,上海正處于戰亂,我的曾祖母那一代人把所有關于曾祖父的東西都帶到衡陽鄉下。在衡陽,曾熙的收藏和遺作又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毀滅,損失掉了一批。”曾迎三說,一次是抗日戰爭的時候,衡陽打得最厲害,幾乎被鏟平,曾家也未能幸免,日本人把曾熙的畫作拿來墊馬圈;還有一次是在土改的時候,房子被分給農民,住進來的農民把裱得很好的畫作都剪掉,做成鞋樣。
當時曾熙有一位學生康和生,是南岳圖書館館長。抗戰時期,曾家把一部分曾熙的作品寄存在南岳圖書館,該館建在山上,因而放在那里是很保險的。解放后,這批東西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到了湖南博物館,一部分在湖南圖書館。在尋訪曾熙遺作時,曾迎三曾親自去湖南見過這批作品。
自從曾熙去世之后,他的收藏、書畫、詩文就散落各處,曾家再難恢復到從前父親口中書畫滿堂的盛況。曾迎三只能從祖父輩、父輩的表述和自己零星收集的書畫詩文中去努力拼湊和回味曾祖父作為民國初年與吳昌碩、黃賓虹、李瑞清并列為“海上四妖”的輝煌人生。
令曾迎三較難接受的是后人對于曾熙的書法造詣、藝術成就難以給予公允的評價。“我買了很多書在看。書上評價說他畫不來畫,說他畫的是文人畫,寥寥幾筆,另外說他寫字是千篇一律的,純粹的館閣體,這跟我的收藏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氣象完全不符合,他的書法風格可以說是多變的。”
祖傳的曾熙作品,在曾迎三看來饒有趣味且寄托了更多的情感因素。比如一幅曾熙、張大千合作的山水圖,從曾迎三記事起便一直掛在他家中,他曾聽父親提起過,在曾熙去世后不久的1933年,家里人在整理打包曾熙遺作回衡陽老家時,發現這張未竟之作。張大千當時正好在場,就提筆補好這幅作品,并留下題跋“此先農髯師未竟之作癸酉十二月弟子張大千敬補并設色”。
“后來我父親和母親結婚,家里頭沒東西掛,他們就給了我父親這張畫。”“文革”期間這幅畫被當做墊襯墊在了一張毛主席像后面,被人遺忘了,因而它又幸運地躲過了“文革”的劫難,被一直保留下來了。
曾迎三最喜歡的一幅作品則是《菩提達摩》,也是祖傳的一件作品,畫好之后沒有題款。曾迎三后來拿著它到謝稚柳家,請謝老為其題跋。謝老告訴他說,自己跟張大千是好友,張大千特別尊敬他的老師曾熙,便欣然題跋。“一直聽父親說曾祖父擅畫人物,看到這件作品才有直觀感受。曾迎三后來在拍賣行又拍了一張曾熙的《菩提佛祖像》,無論從題材和構圖都跟原來那張有點相似,唯獨它是有款識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