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回望與展望——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振興之路”為主題的2014上海藝術品拍賣論壇近日舉行,此次論壇不僅吸引了朵云軒、敬華、上海拍賣行等本土的藝術品拍賣機構,而且中國嘉德、北京榮寶、北京華辰的負責人也悉數到場。就連佳士得中國區總裁蔡金青也分享了佳士得進入中國20年的發展心得。
南北對拍賣數據態度截然不同
依托大數據的分析,來尋找上海與其他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差距,這似乎成為了此次論壇一開始主旨演講的重點。來自上海的一些拍賣界元老級人物,通過帶領團隊對于目前藝術品拍賣數據的分析,試圖找出上海與北京以及香港地區的差距。分析中包括了三地的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率、成交額、平均單件拍品的成交額以及市場份額等數據,特別是三地億元拍品的成交情況被拿出進行重點分析。
盡管1993年6月,上海朵云軒首場書畫拍賣會敲響文物藝術品拍賣第一錘,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但自2003年之后,上海市場份額逐漸下降,眼下杭州西泠印社拍賣額就超過上海所有拍賣行,更不用說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拍賣行,這也是為什么許多上海本地的拍賣行老總一開口便拿出數據說話。
然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過多地看重數據反而成為了制約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要的因素。對于中國藝術品分析的數據主要就是來自雅昌網,在數據來源單一的情況下,還有許多難以用數據本身來分析的情況,這就比如東西到底是真拍還是假拍,拍賣之后是否付過款,多次拍賣之后如何來計算等問題,這實際上是簡單的統計所不能覆蓋的。
從近兩年的拍賣市場上來看,由于藏家對于投資回報的追求,許多拍品重復上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于達到了春拍買入,到了秋拍就賣出的情況,這種數據如果不剔除的話,對于研究整個市場幾乎有百害而無一益。就拿今年北京保利的春拍中出現的齊白石《花鳥四屏》為例,其成交額高達5577.5萬元人民幣。查詢雅昌的數據,此件拍品三年前曾在拍場以9200萬元高價成交。看上去,對于藏家來說,一來一去就損失了數千萬,但據業內人士爆料,這件作品最早是一位天津的買家以200多萬的價格購得,隨后在2011年進行拍賣,以9200萬元成交后買家并沒付款,這導致了藏家在今年再次拿出進行拍賣,而從最終的情況來看,是賺了數千萬。這種對于拍賣價格之外的分析,是簡單的數理統計所不能達到的。
與此相比,來自京城的拍賣行“大佬”們則更善于從感性上去分析目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趨勢。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董事寇勤用了“北京大爺”和“上海寶貝”的比喻來形容北京與上海的拍賣市場。其坦言,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往往非常注重效益,但藝術品拍賣本身可能并不如資產拍賣那么賺錢,其可能更注重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對于拍賣行來說,品牌的建設更為重要。他認為,上海的拍賣行兼營業務多,是造成不能一心一意做好藝術品拍賣的重要原因。
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認為,藝術品拍賣有時像博傻游戲,買家一直在舉牌,從幾百萬元舉到上億元,近乎瘋狂競價。他以劉益謙為例,在許多上海人看來,他似乎是一擲千金的土豪,買東西不講錢,為了好東西什么錢都舍得花。但在北京的許多人看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肯花錢,這種人是值得尊敬的。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甘學軍則以朵云軒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常常居于“老九”這個現象,來分析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他認為,想發財就別干藝術品拍賣。文化經營需要有點傻勁,賬算太清楚不好。
品牌策略意識同加強
雖然南北拍賣界“大佬”有著不小的分歧,但是有一點是此次論壇上的共識,就是要讓藝術品拍賣讓更多的人參與,品牌的意識絕對不能被忽略。上海馳瀚拍賣董事長曹崢嶸提出,誠信經營,承擔起藝術品價格標桿、安全保障、市場風向標和信息集散地功能。
許多拍賣行老總都將誠信作為自己的品牌之一,而上海泓盛拍賣董事長、趙涌在線CEO趙涌更是提出了跨群體、跨專業、跨地域、跨模式理念,特別是通過社交網絡將其實現。利用互聯網營造的全新交流模式,來打造全新的客戶,也成為了品牌打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實,之所以在目前電商紛紛介入到藝術品拍賣的時候,傳統拍賣形式還依舊是市場的主力,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其品牌效應。目前的藝術品電商們還是在處于“人與信息”的模式中,信息由電商單向地傳播,與到京東、淘寶購買一件普通商品沒有任何的區別。但事實上,一個好的藝術品拍賣商,其經營的核心是服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
就在2014上海藝術品拍賣論壇舉行的第二天,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聯合美國artnet在京發布《2013年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中低價位拍品市場進一步擴大,全球95%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成交價均低于50萬元人民幣。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從消極的層面來看,這是市場萎縮的一個縮影,但是如果從積極的因素來看,卻說明越來越多的新興力量開始介入到藝術品拍賣中,只有引入新鮮血液,才能使得藝術品市場更加健康。這在2014上海藝術品拍賣論壇已經開始被拍賣行所關注,上海敬華藝術空間總監侯團章表示,“在外行人看來,藝術品拍賣水太深,成了圈子市場、小眾市場、自給自足市場。只有誠信,才能源源不斷有生力軍進入。”
趙涌的觀點與侯團章不謀而合,他認為中低端藝術品拍賣市場沒有建立起來,這個市場空間是巨大的。應該變單一的小眾市場為多層次的拍賣市場。將中低價位藝術品賣給中青年藏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