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名畫家的謝稚柳,山水、花鳥、人物俱擅,尤以山水、花鳥最為特出,其涉獵山水雖晚于花鳥,但成就頗大,他的山水從五代的江南畫派入手,再轉到宋元畫風,晚年更創以落墨法,迥出新機。由于謝老為書畫鑒賞大家,這使他有條件接觸大量古代名作,從名跡中吸收精華,轉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反映到自己的創作之中。

謝稚柳 《江山粹美冊》之一 紙本設色 冊頁29×36cm
這套畫在金箋上的十二開山水冊頁是謝稚柳在乙丑(1985年)所作,其時的謝老年已75歲。此部冊頁因畫在金箋之上而顯得氣派非凡,金碧輝煌的底色之上,繁復的皴擦點染和淋漓的潑彩潑墨交替進行,五色斑斕的色彩和渾厚華滋的水墨頻頻轉換,畫家以其錦心妙手濃寫春情,淡抹秋意,四季湖山,盡收入冊中,為謝老的藝術生涯平添了一段旖旎風情。通覽整部冊頁,布局嚴謹,氣象萬千,既有對宋元遺風的全面繼承,又有對江南云水煙巒的深刻生活體驗;既有潑墨揮灑的宏大氣魄,又有精妙入微的細膩筆觸,可見作者深厚的學養和高超的畫技。層次豐富的煙嵐變幻莫測,山頭以青綠色作大色塊的渲染,又以濃淡相間的潑墨做墨色對比,江南天氣的風雨晦明變化于瞬間,自古畫家以在金箋上作畫為難事,因為金箋不僅質地光硬難上色墨,而且金光耀眼有傷目力,因此謝老在整本金箋冊頁的大膽落墨絕非常人所能為。

謝稚柳 《江山粹美冊》之二 紙本設色 冊頁29×36cm
且讓我們展讀此冊各開細讀,但見云層變化之下巉巖絕壁,山巒奇偉,數株紅樹鮮艷嬌麗,凸顯在畫面的中心位置,格外引人注目。同樣,近處山巒之上的古松和稍遠處草亭畫得一絲不茍。令人驚嘆的是在大氣磅礴的大畫面中,竟然將崖壁瀑布旁叢生的小竹也畫得十分精致,足可見畫家既有揮灑自如的大胸襟,更有小處著墨之精細嚴謹,大家風范,可見一斑。我們再縱覽畫面構圖,在草亭中可以了望空曠的遠山,在絕壁叢竹間可以聽到喧嘩的瀑聲。風靜,云低,山巒聳峙,蒼松恣肆,紅葉鮮麗。一切是那么的靜謐。就在這靜寂之中,可是遠山之上青翠欲滴,畫家給我們又營造了山川欲雨的緊張氣氛,這一切正是這幅畫的絕妙之處。寓靜謐于大自然的動態之中,靜極反動;動孕于靜中,動極而山雨欲來,正是畫家構思的奇特之處。

謝稚柳 《江山粹美冊》之三 紙本設色 冊頁29×36cm
落墨法是謝先生取南唐遺法而首先運用到花鳥畫中,其后在山水畫中也有嫻熟運用和表現。先生縱筆放浪,彩墨交融,意境豐富,耐人尋味。構圖簡約而脫俗,循古而又創新,給予我們豐富的藝術享受,這只有謝老這樣的大家手筆才能為此!謝先生髫齡學畫,早年師法陳老蓮,后上溯宋元諸家,后又追隨張大千精研敦煌壁畫。畫面呈現了浪漫的詩境,把中國畫的技法運用到了極致。張大千當年曾經說過,天下有兩個半畫家,一個是自己,一個是謝稚柳,半個是謝玉岑,可見張大千對這個小老弟的器重和賞識。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套冊頁所表現得那樣,先生淌漾于煙云之間,粗豪放浪中盡見精微妙詣,浪漫典雅的節奏表現得淋漓盡致,張大千對謝稚柳當年的贊譽實不虛耳。

謝稚柳 《江山粹美冊》之四 紙本設色 冊頁29×36cm
此冊落款書法秀勁遒肆,有張旭之風,用章多出自吳子建之手,書、畫、印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引首有陳佩秋先生題識“江山粹美”四字,陳謝夫婦書畫雙絕,珠聯璧合,無愧“當代管趙”之譽,無疑又給這部佳冊增色不少。作為海派畫壇的執牛耳者,謝稚柳先生的畫作長期受人追捧,此部謝老的金箋山水大冊定會金光耀眼,引得英雄競折腰!

謝稚柳 《江山粹美冊》之五 紙本設色 冊頁29×36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