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領報在基督教中指天使向瑪利亞告知她將受圣靈感孕而即將生下耶穌,出自《圣經·新約·路加福音》,又名“天使報喜”、“受胎告知”。在流傳在世的繪畫作品中,對該主題的描繪作品達數百件,除了是數量最多的同一主題作品,也算是同一主題參與人數最多的藝術家,從古典達芬奇、拉斐爾到巴洛克的魯本斯再到近代的羅塞蒂一個個大師都參與其中,如同一個接力賽,大師們用著自身的藝術表現風格將這一神圣主題傳承下去。
弗拉·安吉利科 1439-1445繪制

弗拉·安吉利科 1439-1445繪制 濕壁畫220 x 321 cm
安吉利克修士是位天使般的修道士,這位行為與其名字相成的畫家,一直在描繪著宗教世界里的理想化之美。安吉利克的《天使報喜》是以文藝復興新的透視法和靜謐的畫面來表現圣母瑪利亞被告知身懷神子后的情形。
達·芬奇 1472~1475繪制

木板油畫 1472~1475 98×217cm 現藏于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
達芬奇的油畫《受胎告知》,又名《圣母領報》是一幅畫在木板上的油畫,也是現存達.芬奇的最早作品。構圖上雖無創新,而背景山水卻已注意到空氣氛圍的表現。前景器物花草則力求逼真,人物動態強調優雅柔和,表明青年藝術家的他致力于解決寫實與典型加工的辯證關系。
這種題材在達芬奇以前已經有很多畫家畫過了,達芬奇采用橫幅構圖,是為了讓視野更開闊些,以便于展現美麗的貴族庭院生活。達芬奇選用對稱的形式,畫了跪在草坪上傳達神旨的天使和正悠閑地在庭院讀書的瑪利亞兩個形象。這里的天使報喜畫面富有戲劇性,瑪利亞的神態雖然平靜,左手往后一縮的動作也顯露出她內心的驚訝。她似乎不能自恃,懷疑她是否聽錯了天使的話。整潔美觀的大庭院是運用科學的焦點透視法來展現的,宅院內華貴的建筑以及瑪利亞跟前的雕花桌子都經過仔細的透視推敲。兩個人物身上的衣褶是達芬奇經過大量習作之后才畫下來的。所有這一切,都是為尋求繪畫平面反映事物的準確性,但也顯露出畫家早期繪畫上的刻板。
波提切利 1485年繪制

木板蛋彩畫 19.1×31.4cm,現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波提切利的這件作品中遠景的風景有一種靜止的抽象的美感,天使手持百合花,向圣母傳達上帝的旨意。圣母受到微微的驚嚇,雙手欲拒還迎,此時,天使一只手伸向圣母,像是要防止她因驚恐而倒下。因為天使和圣母的手的動作,讓這幅畫充滿動感。同時,加百列緊張的神情和圣母安詳的神情形成對比。
羅伯特·康賓

羅伯特·康賓出生在法隆西納。1406年在比利時的國爾泰獲畫師稱號。他的遺存作品很少,著名的有《受胎告知》和《耶穌誕生》。
羅伯特·康賓的《受胎告知》屬祭壇畫,最初為梅羅德收藏,故又稱《梅羅德祭壇畫》,全畫分三個畫面:中間為主體畫,描繪天使駕臨瑪利亞的閨房傳達上帝旨意;耳幅分別是供養人英加布列赫特夫婦像和圣徒約瑟木匠像。畫面雖工整細膩,但畫家并不著意于人物精神刻畫,也不緊扣情節表現,天使僅作告知手勢,而瑪利亞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地在讀圣經。畫家更著力于借宗教故事,描繪人物的生活狀態和環境道具,真實生動地刻畫各種生活用品的質感和環境的空間感,顯示出尼德蘭傳統細密畫的深厚寫實功力。從人物周圍的各種用品和擺設及透過門窗遠處街景描繪,可見靜物畫和風景畫的成就,它奠定了后來的獨立靜物畫和風景畫的基礎。
格列柯 1590年繪制

布面油畫, (108.5 x 79.5 cm) 現藏于日本大原美術館
格列柯是一位天才而又非常復雜的人物。他的作品像一塊多棱鏡,曲折地反映了西班牙16世紀下半葉動蕩的西班牙社會和沒落的舊貴族的精神危機。他的局限性是未能走出貴族世界而與廣大人民群眾結合。20世紀初,他的藝術重新被認識,作品中所具有的現代性備受欣賞和注目。格列柯對于受胎告知這一主題進行了數十幅的描繪,在這幅《受胎告知》中,天使手中拿著象征著瑪利亞純潔的百合花,在空中飛降下落,猶如一只瑞鶴。而畫中人物一如既往的被畫得高挑,一種莊嚴而圣神的宗教感由然而生。
卡拉瓦喬 1608~1609繪制

布面油畫 285×205cm 1608~1609,現藏于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
卡拉瓦喬的創新影響了巴洛克藝術,但巴洛克藝術只吸收了他的明暗對照畫法的戲劇性,而放棄了心理現實主義。在他一系列宗教作品中雖然以暴力的斗爭、奇異的斬首、拷打和死亡為特征。但也會有像《受胎告知》這樣溫暖的主題。
拉斐爾 1760年繪制

布面油畫,372×240cm ,約1760年,現藏于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拉斐爾懷抱著新柏拉圖主義,以洗練的畫技,將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發揮到極致。他的藝術作品典雅和諧、秀美、誘人是人們認知狀態的高度協調與人格狀態的高度完善,是一種天堂的體驗。雖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所展現的光華影響后世甚遠。在他的《受胎告知》中,畫面上空小天使們和神的嬉戲,正是天使向瑪利亞講述的天國美好景象,畫面試圖在追求一種人間真善美的心理整合。
羅塞蒂 1849-1850 繪制

羅塞蒂 布面油畫 1849-1850 73 x 42 cm 現藏于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
羅塞蒂對于《受胎告知》這一主題的處理可謂是對傳統的最大挑戰,畫中的瑪利亞和天使的表情再也沒有前人描繪的那樣安詳和溫暖,卻多了一份蒼涼和恐懼。白色為主調的畫面一反以往類似題材的風格,簡單到只徒四壁的房間透出隱隱的冷,唯一熱烈的顏色是前景中的架子,架上畫有三朵百合,與天使手中的百合數目一樣,預示著某種必然與呼應?整個畫面的風格裝飾味多于真實性;瑪利亞的眼神和天使沒有交集,不是惶惑,不是謙卑,不是欣然,更加不是狂喜,而是一種瑟縮的麻木瞬間。羅塞蒂由于近代人文主義的思想潮流,在畫中脫離了傳統對神的敬畏,開始回到現實對人進行關愛,讓世人重新審查“瑪利亞受圣孕,以純潔的處女之身生下耶穌對于她自己到底是喜還是悲?”

提香·韋切利奧

魯本斯

伯恩·瓊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