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南京國際美術展征集作品復評工作已經圓滿結束,由組委會的專家和學者組成的強大的復評評委團隊參與了此次復評,其中部分專家評委對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我們將為大家逐一呈現。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沈行工
在南京國際美術展復評現場,當談到在藝術品收藏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沈行工再三強調,“欣賞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對近1000件的復評作品原件,沈老師給予主辦方很高的評價,“這么大型的一個國際性展覽活動由一個民營企業獨自完成,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給我們大家的印象最深的是,應征的作品有兩萬件,數量很驚人,從兩萬件作品中通過三次初選最后選出近1000件作品復評,說明主辦方的團隊非常辛勞,工作量很大,能量也很大。”
南京國際美術展組委會的工作態度、專業、水平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肯定,主辦方始終堅持以中國美術藝術界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提高中國文化藝術對外的開放度與融入度,全面提升中國美術藝術在世界美術藝術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力量為宗旨。同時以南京國際美術展為平臺,以布羅德藝術基金為支撐,6年滾動投入30億資金,推進通過藝術家成長計劃,發掘、培養國際上認可的中外美術藝術家,建立建設國際認可的現代化藝術品公開市場體系,全面提升中國美術家和作品在國際藝術舞臺的影響力和地位。
欣賞性是收藏的前提
中國雖然現在已經有一定的藝術市場,在某種程度上看起來似乎還挺熱鬧的,但總體上講我覺得傳統市場不是很規范。比如說繪畫,我覺得首要的還是它的欣賞性、審美價值,而現在目前很多藝術市場上的收藏者,他首先不是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而比較多的是從投資的這一類的角度來考慮的。藝術品首先要成為人們喜愛的,從自己欣賞的角度來收藏,我覺的這應該是收藏的前提之一。
國外有很多普通是公民會買一些畫掛在家里面,他沒有想要等著畫升值,就是純粹的喜歡,他們首先考慮的就是一個欣賞,我喜愛這幅作品,我就把它掛在家里。現在我們發現有的收藏家即使是買到的藏品,他也未必把他掛起來欣賞。藝術品能夠為更多的人們所欣賞、所接受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欣賞的這一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注重作品的學術性
藝術家、運營機構、市場這三者關系其實牽扯到各個方面,不是以及那很容易說清楚的事。我覺得如果從作者的角度講,如果是有志于藝術的畫家,就要有學術水平,不斷提高自己、深入下入,這個是從畫家的角度講應該是這樣。從一個機構、經營這一方面來講,我覺得也應該把學術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而不能把商業放在第一位。現在運營機構的惡意炒作,作品被炒到天價.,其實不是長久之計。我覺得從長遠來看,那還是作品的質量說話,才有價值。
油畫獨特的魅力還是不可替代的
油畫是一個最早發源于西方的畫種,但是隨著幾百年的演變,已經使得他幾乎成了一個在國際領域都很受歡迎的這樣一個畫種。在中國尤其是這樣,我們中國的油畫歷史至少要在一百年以上,2001年的時候,中國油畫協會曾經舉辦過一個百年回顧展。我覺得油畫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也越來越新聞樂見了。從青年人來講,更是如此,剛才講到每年考美術院校最后報考油畫的很多,從我們這次美術節的展覽來看,參與的油畫作品也是很多,這都是令人很高興的好事情,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看到,從更廣層面上來看,油畫作為一個傳統的藝術樣式,它有時候也在某方面不像以前那樣占有肯定的主要位置了。在很多情況下,在視覺藝術領域它已經不再處于那么中心的位置或者主流的位置了。
這個原因是很多的,比如說很多新的藝術樣式的出現。首先是近兩百年前攝影術的發明,使得圖像得來很容易,現在圖像更加方面更加快捷,甚至于更加準確,這個在某種程度上肯定會替代了當年繪畫的一些功能。但是這也從另一個角度來迫使從事繪畫藝術,特別是油畫藝術的作者要另辟蹊徑,應該要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事實上西方的19世紀后期的現代主義以來,畫家們就沒有停止過在這方面創新的嘗試、探索,事實也證明了,至少我本人認為油畫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仍然是一個在視覺藝術里面非常具有表現意味的藝術樣式,它的獨特的表現力、獨特的魅力還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多青年人喜歡油畫,我很高興,我也很愿意和他們共同在這方面就緒的探索下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