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拍賣中國當代水墨部,秉承稀、真、精之理念,經過數月征集,特為海內外廣大藏家甄擇遴選重要精品。在即將到來的10月秋拍中,奉獻良多佳品,以饗藝宴。
保利香港,呈現范曾巴黎巨作:
此次中國當代經典水墨專場,特有幸征集到一批范曾早年佳作,再次以專題的方式,系統的呈現出這位中國水墨大師,在藝術上的卓越造詣。其中創作于1991年的《畫龍點睛》,氣勢磅礴大氣,畫中飛龍,呼之欲出。作此圖時,范曾偕南莉女士居于巴黎,雖然時未閱年,思鄉之情卻與日俱增,藝術家借畫抒情,以如椽巨筆,抒發其內心強烈的愛國情懷。整幅作品行筆灑脫,線條內涵豐韻,節奏感強,極富韻味。尤其值得說明的是,此作尺幅之大,應為市面所見范曾最大作品。

范曾(B.1938)《畫龍點睛》
1991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92 × 497.5 cm
除此之外,還將呈現范曾《觀滄海》《鐘馗山林神威》等眾多佳作,以此集中呈現范曾于當代人文精神缺失的情境下「復歸古典」的美學真諦和「以詩為魂」的氣韻意境。其率性灑脫的潑墨繪畫既凝結了古典文化的精粹,又同時充滿著和諧之美,特別是在全球化時代下建設和挖掘當代中國人文精神方面具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范曾(B.1938)《觀滄海》
1996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96 × 177.5 cm
成天地象,賈又福的大道美學:
作為新山水畫的代表人物,賈又福的作品在雄渾壯闊的格局下描繪自然間幽微的變化。此中國當代水墨部特從歐洲征集到一幅私人珍藏《蹊山牧趣》,畫面中堅硬的山石似具有可變的質感,形成具有張力的空間感,并以想象力雕琢出來的物象表達先人的哲學觀念與審美思考,在詩思和哲思兩方面達到了時代的新高度。

賈又福(B.1942)《蹊山牧趣》
2007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75 × 82 cm
重要藝術家專題呈現:
此次保利香港中國當代水墨部,特專門呈現「重要藝術家專題項目」,以專題的方式,深入探究藝術家的成長經歷,通過一系列的作品呈現出完整的藝術脈絡。如「寫實水墨與人文關懷——史國良作品解讀」,其作品不僅體現了當代寫實水墨人物畫的新特性,還承載著一種對現實的人文關懷。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傳統人物畫「成教化、助人倫」的價值回歸。

史國良(B.1956)《母子圖》
1990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66 ×66 cm

史國良(B.1956)《童話》
1990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66 × 66 cm
在「水色相融——方駿筆下的青綠山水」專題中,作為金陵山水藝術家代表之一的方駿,以其弱化皴筆,降低色彩的亮度,打破傳統設色類型化的界線,使筆下的山水既與傳統的中國畫色彩觀拉開距離,又不失文人山水畫的氣質和秉性。

方駿(B.1943)《清香撲酒尊》
2008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86 × 52 cm

方駿(B.1943)《不設樊籬》
2007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68 × 68 cm
而「古韻新彈——解讀王西京筆下的人文情懷」專題,則以一種深具禪意的情緒,彌漫畫間,并將古代佳話表現地頗得恬雅之趣,于傳統題材間藝術表達極具新意。

王西京(B.1946)《鐘進士送妹圖》
1991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34 × 66.5 cm

王西京(B.1946)《陸游像》
1991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35 × 57 cm
此外,除了老一輩的優秀藝術家,不少中青藝術家也開始獲得藝術市場的諸多關注。中國當代水墨部還將推出如彭先誠等青年藝術家專題項目,希望通過這種較為深入的研究,對當下藝術市場的學術回歸能有推動作用。

彭先誠(B.1941)《昭君出塞》
1988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68 × 138 cm
當代書法新嘗試:
除水墨經典作品以外,此次中國當代水墨部還將嘗試對當代書法的引進,如孫曉云的《行書楓橋夜泊》,王冬齡的《行書劍門道中遇微雨》等,希望能給市場帶來一些更為多元的選擇和視角。

孫曉云(B.1941)《行書楓橋夜泊》
水墨紙本 鏡心
97× 57 cm
保利香港2014年秋季拍賣
亞洲巡回預展
9月5日至8日|北京新保利大廈云樓6層
9月20日至21日|臺北全豐盛信義105大樓5樓
10月3日至7日|香港君悅酒店*
每個專場的預展由10月3日開始,至拍賣前一天結束。
拍賣日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