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屆全國美展參展的實驗藝術作品
前不久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區的開幕在藝術圈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激進的年輕批評家大罵當代藝術家又被集體招安;也有姿態溫和的批評家認為當代藝術又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間,甚至認為美協向實驗藝術敞開大門是某種進步。其實這一切不過是2011年中國美協成立實驗藝術專業委員會的必然結果。當年進入委員會出任主任的央美副院長譚平一直做著安全的抽象藝術,曾經激情洋溢的北大朱青生如今也多是聚焦東西方文化比較和當代藝術文獻研究整理,擔綱央美實驗藝術系的呂勝中多年來致力于教育也從沒被認為身處當代藝術前沿,再有在藝術江湖上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前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僅從幾位大佬的背景也能看出中國美協對于當代藝術的開放是審慎有限而又中庸安全的。此次的全國美展實驗藝術展區里幾十位參展的當代藝術家其實70%以上本來就是各大藝術院校的老師,并不能完全代表當代藝術界。只是曾經在自媒體上說出“當代藝術是永遠的在野黨!”讓我深夜不勝唏噓的藝術家蕭昱出現在展場里還是讓我稍稍有點詫異,我在想,他為何不拒絕這次展覽呢?
有趣的是這次的實驗藝術展區并沒有吸納那些在拍場上如日中天作品價格動輒過億或幾千萬的標王和F4們,甚至絕少選擇那些被狂熱的市場追捧的架上繪畫,展出作品基本都是裝置、影像及觀念作品,看來即便連美協這樣的體系都已經不再認同曾經被視為中國當代藝術“帶鹽人”的藝術大腕兒們的前衛屬性了。作品選擇及布展方式也力求與國際大展接軌,但也看得出在作品選擇上仍然遵循了政治安全和無害化的標準,作品媒材新穎樣式上前衛實驗,但與其他國際大展的普遍作品甄選標準相比真正具備現實批判性的有力度的作品幾乎沒有。而且好像見慣了國際大陣仗的明星當代藝術家們并不像地方上那些把參加全國美展當成是鯉魚跳龍門的畫家那樣激動,好像連開幕式很多人都故意沒有出席。
當代藝術與美術行政機關暗通款曲眉來眼去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2000年當代藝術進入上海雙年展,2004年幾大美院開始開設實驗藝術和新媒體專業,幾年前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當代院,前年國家畫院也不甘落后把方力鈞請進去做主任,2003年以來的幾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也都是交給當代藝術界的人來操辦的,前年國家畫院的展覽大舉進入歷來被視為當代藝術民間陣地的宋莊藝術節。其實私下里體制內的大佬們與體制外的江湖大腕兒們早就打成一片了,共同的紐帶無非就是體制內外的江湖地位、調動資源的能力、互相的投桃報李。
說實話,如果說藝術有體制,那么,今天也早已不僅僅只有畫院、美協、全國美展了,那些國際資本操控的全球雙年展、藝博會,國內民間藝術江湖的各地大佬與市場游資結合操縱著各大民營美術館的利益聯盟也都成了一部分!所有關于堅持所謂藝術獨立立場的鼓噪不過是一種浪漫的想象而已,“八五新潮”和“八九大展”時期那些被過度消費如今都已變身億萬富豪的英雄又有幾個當時是“邊緣”人呢?今天混跡在垃圾成山的黑橋藝術區的“屌絲們”又有幾個在接到全國美展參展通知時能夠豪情萬丈地拒絕呢?況且時至今日被全國美展接納和被德國卡塞爾文獻展接納又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這場“招安”似乎來得太晚,對于早已被逼打通了國際通道的當代藝術家而言,面對遲到的接納與認可也早都不再感激涕零欣喜若狂。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批評也不過是建立在幻覺之上,中國的當代藝術也從來就擔當不起抵抗壓制和文化批判的重任。也有真正有精神潔癖的“不合作”者,至少我知道還有幾個能夠明確表態拒絕參展的藝術家,他們愿意守住自設的底線并拒絕所謂的機會。藝術的本質是自由,對于不同的選擇,你可以批判但不能要求站隊,更不宜蓋棺定論。對于藝術家,真正需要被尊重的是選擇的自由,不能要求所有的當代藝術家都在抵抗或反對,有人選擇做溫和者,甚至有人選擇做機會主義者也都是個人自由,當代藝術的前衛與獨立也許并不體現在是否參加早已今非昔比形同雞肋的全國美展,而是要隨時警惕更新出現的意圖操控藝術的更為復雜更為廣泛的新團體與形式。
圣人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我更想說的是“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