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不過國家藝術基金的“頭一槍”打得著實漂亮。
8月1日,為期兩個月的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項目申報工作結束,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首度“出擊”,廣大社會機構、團體、個人都表現出高漲的參與熱情,正式提交的藝術申報項目達到4260項,不論數量還是廣度都遠遠超出預想。
自去年12月30日誕生以來,國家藝術基金就備受關注。作為由國家層面正式出臺的與藝術直接相關的基金,它代表了政府對文化事業的長期扶持思路,而龐大的資金金額更成為吸引眼球的重頭戲。據介紹,到2015年底,國家藝術基金投入總額將達到20億元,以后基金的投入規模也不會低于這一數字。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吸引4000多項的申報似乎也并不稱奇,畢竟這類基金充滿了“唐僧肉”的誘惑。
從申報項目看,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以2001項扛起了整個申報項目的“半邊天”,占比達46.96%,而美術、書法、攝影創作人才資助項目、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分別以20%左右的份額,平分剩下的半壁江山。
從文化藝術發展來看,這樣的類別占比似乎并不科學,畢竟在大眾印象中,美術、書法等較舞臺藝術更能代表國家藝術,而人才培養資助更應該成為國家藝術發展的重點,這兩塊無論如何也應該加大扶持力度。但是從“唐僧肉”的角度考慮,舞臺藝術創作資金隨隨便便都比以個人創作為主的美術、書法要多得多。
“藝術基金不是"唐僧肉"”。對于這塊誘人的蛋糕,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表示,藝術基金不能各取所需,它應有一套規則、標準和程序。
國家藝術基金不同于市場運作下以藝術品為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行投資升值的商業藝術基金。相比商業藝術基金那種涉及管理者、托管人和投資人三方復雜的交易關系,國家藝術基金以財政撥款為主,同時吸引和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公益性社會藝術基金。從浩如煙海的全國藝術中“精挑細選”出最優秀、最具潛力的作品或人才,這是國家藝術基金真正的使命。
項目申報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流程的第一步,充分體現其開放性和廣泛性,面向全社會,打破地域界限,打破類型局限,打破主體界限,基本上,每一種類型、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主體都能參與其中。
可以看出,在申報層面上,國家藝術基金很“寬容大度”,但在接下來的扶持層面上,審核則必然“錙銖必較”。國家藝術基金引入了基金制的管理模式,它在頂層設計上推進我國藝術治理的“管”、“辦”分離,在藝術資助評審機制上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對美術、書法、攝影創作人才資助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在舞臺藝術創作和傳播交流推廣中,多數是以項目總額30%的比例進行資助;更傾向于對公益性收藏的支持……這些都成為對付妖魔鬼怪對“唐僧肉”垂涎三尺的利器。
展望未來,藝術行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重視,而管理機制的不斷改革,則會讓基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化、公平化。對藝術行業來說,國家藝術基金的意義與其說是搶救性的“補血”,不如說是為藝術發展種下一片蟠桃園。
國家藝術基金不是唐僧肉不能各取所需
國家藝術基金不是唐僧肉不能各取所需
國家藝術基金不是唐僧肉不能各取所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