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思嶸
陳少梅陳少梅乃畫界奇才,是中國畫壇上過早殞落的巨星,他短暫的一生雖然只有45年,但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光彩。他的畫神秘瑰麗、浪漫精妙、美輪美奐,創造了一種被世界所接受的全人類藝術語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根據陳少梅年譜記載:1938年(戊寅年)陳少梅29歲,在那一年夏至,陳少梅畫了《琵琶行》扇面,并將白居易《琵琶行》全詩600余字,悉數題在扇面右上方,字字神完氣足,清晰精彩,技驚津門。而這幅《鴻案相莊圖》為陳少梅同年七月所作,畫作絹本設色,取材自成語“鴻案相莊”之典故*。據《后漢書·逸民傳·梁鴻》載:“鴻家貧而有節操。妻孟光,有賢德。每食,光必對鴻舉案齊眉,以示敬重。”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有記:“鴻案相莊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這個描繪夫妻恩愛題材的畫作,在陳少梅手中表現的妙趣橫生。
畫面縱向構圖,畫中左側三分之一的部分畫著兩顆參天大樹,樹旁有若干細竹,樹枝蔥郁且枝葉纏綿,隱約有連理枝之含義。早期的陳少梅以擬古為主,主要師法郭熙之筆墨——山水其山聳拔盤回,水源高遠,多鬼面石。亂云鷹爪樹,松葉攢針,雜葉夾筆,單筆相半,人物以尖筆帶點鑿。從畫作中,的樹法和竹子的畫法就可以感受到。畫眼位置,則是作品的主體,梁鴻和孟光。在樹下鋪有毯子,上有案幾放有盛好的飯菜,梁鴻著高士服,盤坐在毯上,美須飄逸灑脫,似乎是靜態的。而其妻子孟光,則端著托盤,正緩緩向丈夫走來,腰正慢慢彎下,手中的托盤正徐徐舉起剛好要過眉眼,陳少梅就抓住了這瞬間的定格將其入畫,令人擊節。而人物的眉眼間,更顯出了作者心思,丈夫盯著的是妻子剛端上的飯菜,似乎正在贊嘆,在陶醉;而妻子則是小心翼翼的舉著托盤前進,而眉眼間又不時深情的凝望夫君,整個畫面的人物關系瞬間變得鮮活。且陳少梅用筆線條干脆果斷,飄逸靈動,毫不拖沓,觀其畫作給人以行云流水間一揮而就之感,沉著而又痛快,未到而立之年有此功力,令人欽佩。畫面設色清潤妍麗,無論是背景的樹與草地、毯子或是主體人物,其色鮮、嫩、潤、明、純、清、秀、凈,使整幅畫顯得更細微、更嚴謹、更精致、更柔和、更圓潤、更清麗、更明快、更淡逸。畫面布局方面,兩棵樹和兩個人構成了兩組平行空間關系,作者巧妙的運用了竹枝和樹干的延伸和穿插,打破了空間的平衡感,使得畫面具有縱深感。且作者大膽留白,大者愈大,小者愈小,層次清晰,遠近明朗而又比例得當,造成了一種空靈舒朗的美妙氛圍,這與鴻案相莊的甜蜜相結合,則使得題材更具深度和廣度。縱觀全畫,大、小、遠、近、主、次、輕、重、動、靜、疏、密、緩、急皆在掌控,觀者在品畫之余,唯有唏噓感慨作者造詣之高妙耳。無怪后人稱他為:傳統繪畫的守望者,后唐寅時代的第一人。
*說明:鴻案相莊——東漢書生梁鴻讀完太學回家務農,與縣上孟財主的30歲女兒孟光結婚,婚后他們拋棄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區隱居,后來幫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給梁鴻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眉來眼去,夫妻十分恩愛。同義詞:舉案齊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