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春

余景學的雕塑作品,大致跨了三個類型:其一是人文主題雕塑,大多是些肖像作品;其二是詩意雕塑,具有現代詩意和設計性的中小型作品,格調清新,材料、形式靈活,頗能說明這位藝術家的才氣中靈秀的一面;第三種類型應該說是一些裝置性的抽象雕塑,與第二類作品難以截然區分,只是更具有實驗性,致力于探索觀念性的材料語言,余景學善意地回應了當代雕塑中“前衛”的部分,已證明了他的敏銳和藝術活力。
媒介實驗是一種“物語”,對物質和異化有切膚之痛的藝術家,應該說更有利于在這一塊發揮。余景學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讓他更接近古典風范,對歷史場景、性格、靈魂等永恒的主題,具有很強的敏悟、想象力和還原力,這也得益于他傳統功底的深厚。

在某種意義上,他的寫實手段、對復雜人性的視覺想象力都是一流的,但當代藝術的“學術興趣”正流行于材料實驗這一塊,也好,藝術家花點精力回應的話,讓我們看到了豐富的可能性。

藝術作品的人文價值,在于從不同的時代情景出發,運用歷史性的身體有效地發言,若你孤絕地專注于這一塊,何嘗又不是“觀念”?所以,那些具有豐厚素養的孤獨的藝術家永遠都是“幸運”的,藝術史最終會證明他們“生逢其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