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康熙豇豆紅瓷器賞瓶 上口徑:3.7cm,高:14cm,起拍價格:700萬
清康熙豇豆紅瓷器賞瓶,豇豆紅是銅紅高溫釉中的一種,為清代康熙晚期出現的銅紅釉瓷器品種。因其色調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造型輕靈秀美而得名。
拍賣行紛紛設專場
從近兩年拍賣市場觀察,清代彩瓷(特別是斗彩)成交率下降,青花瓷尚維持原狀,而單色釉瓷成為了瓷器市場的一大熱點,成交率和價格則有了上揚。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產的單色釉瓷器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單色釉瓷器水平發展的最高峰,在清三代也創燒出很多或色彩艷麗、 或淡雅柔美的顏色。在近幾年中,單色釉逐漸被香港蘇富比、香港寶華等各大拍賣行設為專場進行上拍。在2012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敦樸涵芳: 胡惠春舊藏清代單色御瓷”專場12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為8445.6萬港元,這無疑是市場上的、非常難得一見的現象。其中,“清乾隆松石綠釉浮雕纏 枝蓮紋石榴尊(一對)”以2306萬元拔得該專場的頭籌。據了解,此對松石綠釉浮雕蓮紋石榴尊,是18世紀初瓷藝樣式的創新。同樣該拍場中,“清乾隆茶葉 末釉如意耳葫蘆尊”以1163.6萬港元高價成交。在2013年,北京華辰“一色千秋——單色釉制瓷精品”專場中,“清乾隆仿官釉長頸瓶”以575萬元成 交。在今年,北京東正以4025萬元拍出的“清乾隆御窯天藍釉雙龍耳瓶”更是為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清三代升值空間大
對于清三代單色釉的市場前景,寶華張經理表示看好,清三代單色釉存世量相對較少,并且真偽判斷有一 定的難度,藏家在選擇單色釉時會有一定的戒備心理,導致單色釉的市場相比青花、粉彩的市場有些落后。但近幾年,清三代單色釉價格有所抬頭,不僅是由于市場不斷有精品出現,藏家的鑒賞水平也逐步提高,還有一些瓷器資深鑒定人士幫助一些藏家進行挑選,目前價格還處于洼地,可以作為一個投資方向。
整個瓷器價格還在緩慢的平穩上升,清三代單色釉未來升值空間大,目前高價成交的清三代單色釉多數均在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成交。此前單色釉零星散落在各拍場專場中,目前大家把單色釉作為一個門類來了解,可以提高單色釉的價值。
此次香港寶華征集到一清中早期豇豆紅賞瓶,上口徑:3.7cm,高:14cm,釉質勻凈細膩,含有粉質。紅釉中散綴有因燒制時氧化還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綠色苔點。器形規整,胎白細膩,神型具肖,為清代同類題材中的上品,不為多見。所以,難得可以遇見這樣的精品,喜愛以及愛好收藏瓷器的藏者千萬不要錯過此次這么難得的收藏機會。
聯系人:張經理
駐上海分支機構:上海市閘北區廣中西路555號寶華國際廣場1302
香港寶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市場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