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jié)構(gòu)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荷花是八大山人最得意的畫題,他愛荷、夢荷、吟荷、寫荷、畫荷,荷花是他藝術(shù)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大山人的墨荷藝術(shù)獨步古今,純以筆墨取勝,罕見用色,其筆墨和形式簡練的背后,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
讀山人的荷花作品,如同品一杯西湖龍井,初次品嘗,淡乎寡味,不知好在何處。時光荏苒,待你嘗遍了世上所有的甜飲和濃茶烈酒,厭倦了聲色名利,再次定下心,慢慢消受一杯那淡淡的茶香,你便會對這種淡淡的味道別有一番體會。
八大山人筆下的荷葉最具如是的特色。荷葉形象單純之極,簡練之極,或點厾、或潑寫,絕少畫葉脈,也沒有復雜的空間變化,只是一筆筆寫去,萬豪齊發(fā),干濕濃淡一任自然。這樣的線條似不著力,但中側(cè)鋒之間變化自如,彈性十足,墨色變化自然而細微。
八大筆下的荷花均為雙鉤,用筆若緊若松,筆筆中鋒,花瓣皆不圈死,氣口充盈,完美寫出了荷花高雅絕俗的逸氣、清氣和神仙氣,仿佛隱身荷葉叢中的一個個荷花仙子,半遮半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再看蓮蓬,形象與現(xiàn)實中的蓮蓬相去甚遠,諸多細節(jié)均被略去,圓鼓鼓的花托往往被平面化,甚至簡化為三角形狀,滾圓的蓮子也被提煉為兩三條短弧線。在黑色花托襯托下,明如珠,潤似玉。
簡練的藝術(shù)語言看似簡單,實則源于多年藝術(shù)實踐的“洗煉”之功,所謂“如礦出金,如鉛出銀”。當然,洗去的不僅僅是藝術(shù)語言中的雜質(zhì),更重要的是洗去心中的雜念和世事的喧囂,還人以清風朗月般的審美時空。
八大山人是一個巧于布置畫面空間的畫家。
山人荷畫中的物象,往往占據(jù)畫面邊角位置、或?qū)强臻g,其間以修長的荷柄承接,此外別無一物,大片虛白,干凈之極。這些空白給人以亦天亦水亦霧嵐的朦朧感,也給人以閑適的寧靜感,似乎時間已然凝固,荷塘中另有一個不受世事驚擾的彼岸世界。
空白之中,一片空明,透著淡淡的光線、輕微的和風,沉寂之中尙可聽到淅淅瀝瀝的細雨聲,聆聽這聲音,需要閑適的心態(tài)、純凈的靈魂,正如莊子所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聽之以耳,莫如聽之以心,聽之以心,莫若聽之以氣”。的確,這是一種天籟之音,寧靜之中的聲音,侵入人的靈魂深處。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