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松石價格5年狂飆三四十倍
特邀嘉賓,楊明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院長、教授),章霞(綠松石行家)。
嘉賓主持,趙利平(收藏家、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中國有四大名玉:和田玉、綠松石、獨山玉和岫玉,綠松石是唯一以“石”命名的玉,也是被人類最早利用的寶石之一。
雖然顏色豐富、條紋多變,但幾千年來,綠松石都是被作為其他珠寶的配角默默地存在著,要么就被鑲嵌在盒子上、刀劍上……直到最近5年,綠松石才突然成為玉石收藏領域的“紅人”,短短5年價格漲了三四十倍。
與此同時,市場上充斥著一種聲音,認為只有不經過任何優化的“原礦”才是好的綠松石。是否天然的綠松石就一定好?優化和處理過的綠松石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
綠松石是被人類最早利用的寶石之一
主持人:綠松石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悠久的,它是被人類最早利用的寶石之一,幾千年前的中國,就已經開始用綠松石來鑲嵌首飾、刀劍等等。在古埃及、古墨西哥、古波斯,綠松石也被視為神秘、避邪之物,當成護身符和隨葬品。在我國各民族中,綠松石用得最多的要數藏族人民,許多藏民頸脖上都戴有一塊被視為靈魂的綠松石的項鏈。
楊明星:中國有四大名玉:和田玉、綠松石、獨山玉和岫玉,其中綠松石的地位是非常獨特,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說只有中國才有玉文化,老外不喜歡,但綠松石是個例外,東西方皆喜歡。在東方,綠松石被當做“玉”,在西方把它看作“寶”,被公認為“十二月誕生石”,代表勝利與成功。相傳女媧用來補天的五彩石煉化后就形成了現在的綠松石。
考古發現,在良渚文化的一個墓葬里有綠松石的飾品。良渚文化至今已有三千至五千年,這個墓葬大概處于良渚文化的中期,可以證明,中國人使用綠松石起碼有四千年的歷史。
到后來,綠松石的使用越來越多,湖北多產綠松石,所以在楚國文化里綠松石的使用非常多。青銅器出現之后,很多青銅器上面都會鑲嵌綠松石。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劍格上鑲嵌的就是綠松石。在當時,綠松石就是權力的象征。
章霞:在西藏,綠松石還是“藏藥”的一種,藏人認為綠松石具有吸出黃疸病毒的功能,藏藥“二十五味松石丸”就是由天然牦牛牛黃、綠松石等二十五味藏藥組成的。它的藥用價值真不是吹的,我們的加工廠里,切割打磨玉石的師傅時不時就會割傷手,但從來不會發炎,因為他們的手經常浸泡在沖洗綠松石的水里,消炎作用非常好。
主持人:為什么綠松石是被人類最早利用的寶石之一?
楊明星:這與它的形成特點有關。綠松石礦一般都是呈細脈狀,沿著遭受風化的硅質板巖層面形成的,當這些巖石的空隙積聚了雨水,在離地表不深的地方便可能形成礦,巖石空隙有多大,它就有多大,空隙的形狀是什么樣,綠松石就可能長成什么形狀。
因為它與礦物多水高嶺石、褐鐵礦等共生,在巖石表面會形成明顯的白色痕跡,沿著這些“引”往里挖,就能挖到綠松石。因為比較容易發現,也比較容易開采,所以古人認識綠松石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
主持人:中國的綠松石主要產自湖北?
楊明星:沒錯。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綠松石產地,也是綠松石的主要產出國之一,其中以湖北鄖縣、竹山一帶的優質綠松石最為著名。早在清朝時期,湖北鄖縣鮑峽鎮的云蓋寺山及竹山硐子溝,就經歷了一次綠松石的大規模開采。現代開采的綠松石主要來自湖北竹山縣。
根據鄂西地質隊的調查,湖北境內綠松石的儲量在5萬噸左右,主要分布在竹山縣境內,東至溢水鎮西至秦古鎮的15個鄉鎮均有產出,在鄖縣、鄖西縣和陜西的白河縣也有少量分布。湖北綠松石儲量約占全國綠松石儲量的70%。
為什么湖北的綠松石儲量這么大?我們曾經做過研究,綠松石要形成礦,第一必須有銅,第二要有磷,其他所需的礦物質倒是很常見,但能同時具備銅和磷這兩個必備礦物條件的地方不是很多。鄂西北在早寒武時可能是一個很獨特的盆地,形成了一套富含銅和磷的硅質板巖地層,這套地層露出地表,只要有雨水淋濾,銅、磷等成分就會在裂隙中聚集,所以能夠形成大的綠松石礦區。在其他地方綠松石都是伴生礦,但在湖北這個地方它是獨立的主礦床,這是非常獨特的。
美國也是綠松石的一個主產區,在西南部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等地,都發現有綠松石礦,并且有一定的產量。我前不久在圖桑看過一個展覽,上千平方米的展區里介紹的都是綠松石。去美國看珠寶展你也會發現,綠松石在當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綠松石5年時間價格漲了三四十倍
主持人:雖然綠松石的歷史很悠久,但很長一段時間里,綠松石都是被當作配飾默默無聞,直到最近幾年關注度才突然攀升,價格漲了很多。
楊明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中國的綠松石一直都是“墻內開花墻外香”,開采出來的綠松石相當大一部分是用來出口創匯的,很多好東西都被賣到了國外,真正在國內銷售流通的比例很小。
直到2005年我們還發現,當時綠松石的價格非常便宜,湖北當地大批農民上山挖綠松石,挖出來的原料就被賣到國外去。我們覺得很痛心,中國這么好的玉石資源不能這樣賤賣,于是就跟當地政府提出建議。直到2009年,當地政府下定決心,暫停了礦山的開采。這么一停,綠松石的價格就一路漲了起來。就最近這么5年的時間,綠松石的價格漲了三四十倍。
主持人:我2009年的時候去甘肅買過一塊綠松石的原礦擺件,當時一克也就三四塊錢,最好的也就10元/克。
章霞:現在品質高的綠松石,一克能夠賣到2000多塊錢。我做了十多年綠松石生意,在我印象中,綠松石的價格就沒有跌過,只不過以前的價格漲幅比較小。前兩年因為市場缺貨,價格漲得非常厲害。今年的價格平穩一點,但中高端的東西,價格還是每月漲的。
除了政府限制開采的原因,還因為以前過度開采,綠松石的數量的確是越來越少了。小時候我住在湖北鄉下,房門前就有很多綠松石的石頭。當時我們誰也沒把它當成值錢的東西,都是隨便撿一塊來玩。現在想起來,當時真是見過很多好東西,數量多而且個頭大,現在大料已經非常難找了。
就像楊老師剛才所說的,綠松石比較容易被發現。我們小時候上山挖土豆,有時不經意就會發現綠松石的“引”,順著這個“引”挖下去,就能挖到綠松石。現在礦源已經少得可憐,有些開礦的人挖了一年多時間,都找不到有價值的礦源,即使有,出品率也很低。
現在很多當地的農民都跑去以前挖出來的礦渣里面淘金。以前綠松石的數量太多,所以只有大料才會被挑出來,小料都不屑于撿,直接就跟礦渣一起堆一邊去了。去年我回老家去了一次礦山,整個山頭都是人,大家在礦渣里一遍遍地刨,都是在找以前被扔掉的小塊綠松石。
話說回來,政府限制開采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開采綠松石,以前當地經常出事。農民自己挖的礦井很簡陋,很容易塌,經常都是一家人進去就全被埋里面了。
楊明星:為了調節市場,在我們的倡導下,今年6月30日,湖北竹山縣舉行了國內首個綠松石公盤,從看標、競標、投標到中標持續了3天時間,提供了546件共3000公斤綠松石原石,交易額超過了兩千萬元。其中3%的比例返還開采礦區鄉鎮、村,用于改善礦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及生態建設。
進入公盤交易的原石,由湖北省綠松石行業商會、竹山綠松石價格評估委員會、公盤交易中心和供貨商四方代表組成底價評估小組,以不記名方式評出最低交易價格,再由買家競買,入盤交易的原石每公斤價格在500元至5萬元之間。
公盤的好處就在于調節市場,而不是以行政手段或者純企業的行為去干預市場。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而不是價格暴漲暴跌。綠松石這個產業剛剛起步,還不是很大,可能十噸、幾十噸的供應量就影響到產業價格的波動。所以通過公盤調節市場,是一個合理的思路。
什么樣的綠松石是最上品?
主持人:綠松石除了美麗的色彩,還有多變的紋理,主要分為幾種?
章霞:綠松石通常分為四個品種:瓷松、素料松、鐵線松及泡松。
瓷松是質地最硬的綠松石,拋光后的光澤質感跟瓷器很相似,如果顏色為純正的天藍色,這樣的瓷松就是綠松石中的最上品;
素料松顧名思義,表面很干凈,沒有鐵線,顏色從藍綠到豆綠色;
具有多變紋理的就是鐵線松。因為綠松石中藍色或綠色會呈現鐵灰色龜背紋、網紋或脈狀紋,這些“鐵線”和松石形成一體,好像墨線勾畫出來的自然圖案,美觀又獨具一格,具備美麗蜘蛛網紋的綠松石也屬上品。
泡松又稱面松,呈淡藍色到月白色,硬度最小,用小刀就能刻劃。因為這種綠松石軟而疏松,只有較大塊才有使用價值,質量最次。
主持人:不同品種的綠松石硬度不一樣,這跟翡翠很不一樣,一塊玉石如果達不到一定的硬度,它是不能被歸入翡翠的行列的。
楊明星:翡翠是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形成的,不含水;和田玉是一種透閃石,是含水的;綠松石含更多的水,它的形成離不開水。所以大家不會苛求綠松石的硬度,這是它的成礦特點所決定的。
主持人:顏色是決定綠松石價值的最重要因素?
章霞:不同顏色的綠松石價格的確差別很大。綠松石的顏色非常豐富,有天藍色、淡藍色、綠藍色、綠色、黃色,還有菜籽(4995, 70.00, 1.42%)黃、二黃、青黃、菜綠、紫羅蘭等許多顏色,它的顏色是由自身的成分和結構決定的。
但顏色之外,我覺得品質更加重要。瓷松是最好的,如果你不了解綠松石,直接買瓷松就錯不了,高瓷高藍的絕對是好東西。
強調純天然只為炒作“原礦”?
主持人:在翡翠收藏領域,只有天然的翡翠才有收藏價值,任何優化處理過的翡翠都不會成為收藏品。在綠松石市場也一直都有一種聲音,認為只有原礦無任何優化的才是好的綠松石。這種看法有沒有道理?
章霞:其實玩“原礦”這么一個潮流,也是最近幾年才從北京那邊傳過來的。因為原礦把玩后顏色會發生變化,不同的人因為體質不一樣,把玩出來的綠松石顏色也不一樣。
楊明星:綠松石加工目前主要有三種工藝:浸膠、灌膠和上蠟。浸膠是將綠松石放在透明無色的膠水里浸泡,目的是提高表層的硬度,避免加工時原料破碎;灌膠是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往綠松石中充填樹脂膠,這些膠中常加有顏料,目的是對一些硬度偏低、質地稀松的綠松石改善硬度與顏色;上蠟則是將固體蠟融為液體,讓蠟液沁入綠松石中,綠松石上蠟可以彌補表面的孔洞,保持原色,還可以預防汗液和化妝品的侵蝕,防止綠松石脫水失色。
浸膠和灌膠屬于“處理”,按國家標準規定,在檢測證書中必須標明“處理”。而上蠟屬于“優化”,在證書中是不需要特別注明的。
這三種工藝在國際上都是得到認可的,特別是優化過的綠松石,不會改變其本來的特性和顏色,只是加上一層保護膜而已。
章霞:優化處理所用的膠和蠟,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對人體有毒的說法,其實都是商家對“原礦”概念的炒作。其實優化處理過的綠松石同樣非常漂亮,品質還更加穩定。
主持人:但幾千年前、幾百年前的綠松石也沒見過需要這樣的優化和處理。
楊明星:因為中國的綠松石多,有大量的天然綠松石,以前使用也不多,怎么都能找出好品質的綠松石。而在美國西南部,那里很干燥,溫度高,而綠松石的水含量很重要,所以當地大部分綠松石開采出來后品質都不怎么好,需要優化處理,所以美國人聽說中國的綠松石沒有優化處理反而覺得很奇怪。
優化和處理只是普通的加工工藝,我覺得商家沒必要遮遮掩掩,必須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本來就不是什么見不得光的事情,遮遮掩掩反而還誤導了消費者。
章霞:近段時間網上盛傳用紫色熒光燈能夠分辨出綠松石有沒有經過優化,一般情況下,原礦在熒光燈的照射下顏色的確比較暗,而優化過的綠松石顏色會比較亮,但這種鑒定方式并不是百分百準確,有些原礦找出來顏色也很亮。
還有一種鑒別方法是看水線,將綠松石豎著放置,底部泡入水中,如果是原礦,水會慢慢滲入,吸水的部分顏色會變深,形成水線。如果經過優化處理,表面已經蠟封,顏色是不會變化的。但這種辦法對高瓷的綠松石也沒有用,泡入水中顏色并沒有變化。
主持人:綠松石有沒有假的?
章霞:仿冒的綠松石還是不少的,一種是把白色的石頭染色,另一種是用其他的礦物粉末壓制成形,假冒綠松石。壓制出來的假冒綠松石比較輕,而石頭染色的比真正的綠松石又稍重了些,但現在工藝發達,這些假冒的綠松石已經能夠做到惟妙惟肖,普通消費者肉眼很難區分。
還有一些從老藏民手里收過來的老綠松石,目前價格也很貴。但假冒的也很多,就是拿新料做舊,我雖然從小就接觸綠松石,但對老綠松石沒有研究,是否做舊,我都分辨不出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