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瓶蓮圖》,光緒二十八年作。
在慈禧當政時,每年春節都會將自己的書畫作品賞賜群臣以示恩寵,王公大臣也以能在家中掛上一幅慈禧的書畫而感到榮光。《清稗類鈔》中也記載慈禧太后“善書畫……喜作擘窠大字,亦臨摹法帖,作小楷。尤喜繪古松,筆頗蒼老”等。
近日,在順德盛世傳承藝術館舉辦的“明清書畫大家展覽”中,觀眾得以一窺慈禧太后墨跡。展覽中展出的是慈禧在光緒二十八年賜予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的一幅繪畫作品《瓶蓮圖》,鈐印有“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中國南方書畫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局書畫鑒定專家陸小明表示:“這幅作品使用的是加了黃顏色的熟宣,并請工匠給宣紙四邊畫了龍紋。此外,一般人很少在作品中蓋這么大的印章,而且不會蓋在正中間,只有皇帝才會這么做,皇帝認為自己天下第一,所以會把印蓋在‘天’上。”
也有研究認為,應該將慈禧的書畫稱為“慈禧款”的書畫更準確。因為限于慈禧本身的藝術才華,其書畫多由人代筆,鈐上慈禧專用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盡管如此,“慈禧款”作品近年來在藝術品市場的交易也非常活躍。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僅以2014年春拍的統計來看,已經有近20幅慈禧作品上拍。其中《花卉·四屏鏡心》在中貿圣佳的春拍上以66.7萬元成交,是本年春拍慈禧作品之最。而價低的,甚至數千即有交易。
據悉,清代帝王后妃流傳后世的書畫一共有20000余件,其中乾隆一人占了萬件,慈禧有500余件。康熙、乾隆的作品里面,曾經上拍的不乏成交價千萬元級的藏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