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雷祺發
回歸于自我內心深處的表達——關于高德強《桌山計劃》系列新作青年藝術家高德強的作品,一直在不斷地演變之中,雖然這些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有所不同,但作品內部卻存在著一條主軸線,它的關鍵詞應當是“情緒”、“自我”與“無序”。這也正切合藝術家對現實生存境遇的關注與思考。因為高德強自我救贖的表達,是借助各種“為我所用”的媒介材料來實現追尋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因而,《桌山計劃》系列作品的誕生或許也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畫作者潛在的孤獨感會始終伴隨。

毫無疑問,高德強的藝術創作在當代,如果理解它只是時間概念的話,這也就相當于否定或抽空藝術家個人作品當中所存在的自我批判意識。雖然藝術家一再說個人作品作畫過程是一種最原初的感性狀態的表達。但只要將其作品置于當代藝術語境之中,也就可以說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具備它的生成意義。這也就不難怪青年藝術家高德強對裝置甚至影像一類的藝術表達方式感興趣所在,甚至可說,高德強創作的《桌山計劃》作品意向于裝置藝術元素。在這個系列作品之中,藝術家一貫而來對方角形狀的偏愛得到很大程度的呈現,畫面的氣氛始終不離“情緒”、“自我”與“無序”。

“情緒”,從創作角度來說,呈現在作品之中的過程是一種有意無意間的個我方式的表達。它旨在說明創作者的藝術創作最初的和原始的沖動。我們可以說,沒有沖動何以言說“情緒”?反觀青年藝術家高德強的這批最新之作,可以鮮明地得出,藝術家的情緒并不以一種亂舞的畫面來取悅于觀眾,而是懂得尊重自我內心選擇,以此呈現最真實的一面。高德強的作品之所以打動我們,就在于這種自我救贖的表達方式不是做作的和故意的。由此,可以說高德強的作品呈現或追求的是一種冷畫面加熱情緒的藝術創作狀態。

“自我”,對于高德強來說,是不需要搶奪占領,而是一種毫無障礙的個人內心狀態。也許,這種狀態只存在創作者的作品之中。越是在現實之中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是會被強調出來,不是因為沒有,而是因為被現實閹割。更能體現這一點的是,現實之中的高德強怎么也逃不掉這種很自我的表達,無論談話,還是做事。只有敢于這樣呈現最真實的自我,才能不被社會種種世俗的東西所窒礙。反顧藝術家的《桌山計劃》系列作品也無不如此。不管哪個時期的藝術創作,高德強始終不棄的是對畫面隱隱約約透露出來的“憂郁感”的追求。需知,這種“憂郁感”不是刻意而來的。這里說的“追求”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引向。

“無序”,或許對于其他人來看青年藝術家高德強的作品會不同意這個看法。至于為什么我不知道,但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藝術家對對角圖形的青睞。之所以說創作者的作品會與“無序”相關聯,原因在于,高德強的作品,只有在解構圖形的意義之上,才能找到符合創作者內心充滿“矛盾感”的表達方式。我們不能單看畫面上直來直去的線條所構造出來的圖形,而是需要透過藝術作品,了解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或許,只有說其《桌山計劃》系列作品充滿“無序感”,不是就畫面來言說畫面,而是站在或結合藝術家以往的創作鏈條上的各個時期的作品,才能解答高德強作品畫面的“有序”感與個人自我精神的“無序”感之間存在為什么糾結的原因之所在!

《藝術在線》39期湖北專刊敬請關注!詳情請登錄卓克藝術網點擊“藝術在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