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 《五亭湖》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年,國內宏觀經濟受政府“微刺激”作用,效果開始顯現。“微刺激”下藝術市場有何表現?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日前發布的《2014·春中國藝術拍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今春整個藝術品市場實現成交總額近300億元人民幣,同比2013年春有11%的上升。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藝術市場信心指數達21點,市場人氣依舊不減。但仔細觀察數據可以發現,與2013年秋相比,今春藝術品市場總體延續調整的態勢無明顯變化,藏家投資觀念從盲目向理性轉變的現象卻越來越普遍,由此倒逼市場在產品等級規模、板塊結構調整等方面開始發生微妙變化。藝術市場未來走勢意欲何方?
主流品類平穩上升書畫主導地位弱化
眾所周知,中國書畫、瓷器雜項、油畫及當代藝術三大板塊歷來占據著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據統計,今春這三大板塊總成交額為268.12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春拍增幅達10.72%,成交總額占比與去年基本持平,為90.62%。三大主流品類平穩上升,中國書畫市場與瓷雜、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份額此消彼長。具體而言,中國書畫市場份額小幅回縮,瓷雜份額回升,油畫及當代藝術逐年擴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依舊在延續調整的態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適當的調整是很正常的事。
2014年春拍,中國書畫主導地位出現弱化跡象。中國書畫作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主力,2010年春拍以來市場份額基本保持在50%以上。今年春拍,中國書畫板塊雖然在專場數、上拍數量、成交數量及成交額上依舊持續增加,但成交率及市場份額均同比下降,分別為42%和50.62%,市場主導地位呈弱化趨勢,其中京津和港澳臺地區書畫板塊市場份額下降是導致本板塊市場份額下降的主要因素。
瓷器雜項板塊市場份額同比上升13.93%,成交總額為87.18億元。這一增長主要來自上拍數量和成交規模的擴充。香港鑒賞家、翟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翟健民認為,瓷雜并不是太活躍的市場,能夠保持現狀已屬不易。雜項的好轉是市場細分的必然選擇,也是未來發展方向的體現。
油畫及當代藝術板塊延續2012年春拍以來的發展趨勢,市場份額上升,量少價高。尤其當代水墨持續升溫,評述認為,盡管當代水墨在整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所占份額不高,但其逆勢增長的力量在2014年春季拍賣中得到突出表現,受到業內持續看好,尤其是在市場尋求突破的現階段,當代水墨或將成為下一波市場行情激發的引擎。
中低端拍品仍占據主流
除板塊結構調整外,今春最能讓人體察到市場冷暖的莫過于是拍品均價的持續下降。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胡妍妍表示,較之以往,2014年春拍拍品分類更加細化,特色專場層出不窮,圍繞拍品舉辦的各類學術活動也應接不暇,這些都使得拍賣市場變得日漸豐富和多元。但拍品均價卻在2011年春拍之后連續三年走低,降幅為4.19%,跌至22.61萬元/件,成交率也下滑兩個百分點至42%;100萬元至500萬元是最為吸金的價格區間。
就整個市場的拍品結構來說,成交量占大頭的實際是大量的中低端拍品。根據AMMA數據,今年上半年中端拍品(單價50萬元至500萬元)成交量占整個市場的6%,低端拍品(單價50萬元以下)中,5萬元至50萬元的拍品成交量占30%,而5萬元以下的拍品成交量占63%。在所有拍品中,500萬元以上的成交量僅占1%。從數據可以看出,整個藝術品市場其實是分很多層次的,高端藝術品的收藏門檻較高,但玩的人畢竟是少數。活躍在這個市場的玩家,更多的是一些普通收藏者和投資者。
藝術品長期持有風險更低
藝術品歷來被視為規避其他投資風險、實現個人財富保值、增值的工具,這也是近十年來藝術品市場在國內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然而,這些年出現的大量真品假拍、假品真拍的現象一再挑動著那些帶著投資目的進入藝術品市場收藏者的神經。可以說,誠信才是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最稀缺的資源,未來藝術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全依賴經營機構的誠信積累。業內人士預測今后若干年內,市場依然會在有限幅度內平穩增長,有限的過億單價藏品的偶然出現才是藝術市場的常態。而謹慎的購買態度、誠信的付款機制是逐漸排除假拍、拍假的重要環境因素。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藝術品市場才可以健康持續發展。
對收藏者來說,他們更關注自己在這個市場上獲得的實際收益。那么,藝術品個人投資的前景如何?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對2014年春拍中出現的223件有重復交易的中國藝術品成交數據發現,中短期投資年化收益率略高于長期,但是風險卻成倍增加——實現相同的收益率,短期投資需承擔的風險是中期投資的2.4倍,是長期投資的7.8倍。從風險收益比來看,藝術品更適合長期持有。持有期越長,其收益率區間更為穩定,風險相對更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