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齊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齊白石崇尚自然,入他畫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極普通,但對平民百姓貢獻最大的東西。齊白石畫蝦,畫蘿卜,雖然受到當時所謂正統畫家的嘲笑,但是齊白石并不以為意,因為不明白道法自然,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人,是無法理會齊老的境界的。齊老這一生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他一生勤奮,硯耕不輟,他雖身居高位,但是品行高潔,尤具齊老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可昭日月讓我們后輩尊敬,更是我們后輩應該競相學習的榜樣。
如果您不了解齊白石老先生人生境界,是很難明白齊白石作品價格為什么這樣高的。齊白石老先生與別的大家不同的是“一生不搞妄作”。也就是說他沒見過的東西,沒有仔細研究過的東西,齊老他是不畫的。
齊白石畫魚比畫蝦畫蟹更加寫意,因魚與人的關系較蝦較蟹更密切,有著“無常形有常理的特點”易于把握。魚有很多可借喻的因素,如“年年有魚”,鯰魚可喻 “長壽有魚”,金魚可喻“金錢有余”等等,其美好且吉祥的文化涵義也是文人墨客喜好之緣由。齊白石此幅晚年作品,構圖簡潔,畫魚不畫水,而是通過魚的擺動來表現水,使人產生魚在游動的虛擬效果,實是中國畫的一大特色。魚體積不一,神態、游姿各異,各于畫中尺寸天地暢游舒展, 活潑自在,動態生息,滿盈于紙。畫家寫此已屆九十耆齡,但下筆痛快利落,運轉自如,了無粘滯,筆墨飽滿,墨彩淋漓,毫無頹唐老態。此幅無論魚身,魚尾,魚鰭都不追求細致入微的刻畫,墨色的變化和空白的處理使畫面充滿生氣,“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也另有一番神韻。
2012年的秋季拍賣會上,一共拍出了363幅作品,成交了270幅,成交率高達74%,總成交額高達5.69億元。其中齊白石的作品《送子從師圖》以3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1092萬元的價格成交。《教子圖》以6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1012萬元的價格成交。《萬竹山居圖》以12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2127萬元的價格成交,高出起拍價格的7倍。《山間小屋》以17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1955萬元的價格成交,成交價格要比起拍價格高出了1200多萬元,堪稱經典。
通過不同價格區間的齊白石作品數量可知,2005年秋、2009年秋—2011年春,這五個拍賣季是齊白石書畫市場行情飛揚的時期,高價作品倍出,尤其是近兩年,隨著中國書畫市場的蓬勃發展,齊白石書畫市場在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總額及高價作品數量等方面均呈迅速上升趨勢。百萬元以上的作品,2005年秋共有101件,2009年秋有137件,2010年春有228件,2010年秋有318件,2011年春(截至5月30日)已有204件,其作品在高端價位上不斷突破。
上海合卿閣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齊白石書畫市場價位不斷走高,主要原因有四:一、中國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及迅速發展的中國藝術市場尤其是中國書畫市場,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二、齊白石很高的藝術造詣、尊崇的社會認同,及其精品名作的不斷涌現,是其書畫市場價位提升的重要條件;三、齊白石作品存世量較多,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且藏家群體比較穩定,這種市場格局支持了齊白石作品的長期可流通性和逐年攀升的合理性;四、市場中充裕的資金支持,助推了其書畫市場價位的攀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