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從此,梨園就成為了中國戲曲的別稱。《世說新語·言語》載:晉代袁宏為東陽守,謝安授以扇贈行,宏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此后,“仁風”也作為扇的雅稱,并成為古人廉潔自律、潔身自好的標志。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員,被譽為“四大名旦”之首。今年恰逢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120周年誕辰,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的“梅韻蘭華”展這些天在上海半壁山房與朱屺瞻藝術館同時舉行。繼去年邀請藝術家全新創作戲曲人物畫的速寫特展后,今年的參展作品也采取“戲曲扇畫”的形式,短短半年間,得到了丁立人、謝春彥、張桂銘、張培成、劉二剛、陳九、李超、季平、吳林田、顧村言、了了等的積極響應,近兩百幅精心創作的戲曲扇面構成了此次“梅韻蘭華——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扇面畫展暨2014中國戲曲人物畫年展”。

在中國畫的發展中,扇面畫是一歷史悠久的形式。唐代已經時興,宋元廣為流行,明清以來“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燦如繁星”。及至清末民初,扇面畫已成為中國畫里文人畫的一個獨特款式在傳承發展。歷代畫家大都喜歡在扇面上寓意寄情,贈友送人留作紀念。扇面畫尺幅雖小,但空間無限。還需畫家巧妙構圖,苦心經營。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得心應手。一幅扇面畫佳作,人們審視其半環形的扇面,感覺如同看一張平整的長方形的橫幅畫一樣。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延伸感,小中見大,筆隨意轉,咫尺千里,氣象萬千,化有限為無限,創造出不凡不俗的形象和意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