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路平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赦在評審現場
“創新的實質在于觀念之新”在談到近年來藝術界關注的熱點——水墨創新時,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南京國際美術展評委劉赦一再強調創新的實質,同時在南京國際美術展初評過程中面對量多繁復的作品時他欣慰的地說“從這次評選的作品來看,是有一些畫家試圖有一些突破和創新的,這是值得肯定的。”
秉承為中國美術藝術界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提高中國文化藝術對外的開放度與融入度,全面提升中國美術藝術在世界美術藝術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力量的宗旨,南京國際美術展征集展初選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三次評選可謂是優中選精。“以什么標準評選作品?”,“水墨畫評選會不會傾向于新水墨?”對于公眾關注的問題,評委劉赦給出了誠懇深入的解答,針對當下的熱門話題“水墨創新”也給予了獨特的見解。
好作品無所謂古今之別
近期水墨話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有關新水墨的,“新國畫”、“新中國畫”、“新水墨”、“新工筆”等概念是近年來藝術界關注的熱點。我覺得所謂的“新”應該是內涵觀念的創新,而不是流于表面,比如中國畫畫家學兩筆西方繪畫表現的方法,他是創新嗎?他并不是創新。在藝術市場固守新傳統水墨物質形態基礎上求“新”之時,另一種水墨參與進入當代藝術的可能性已經開啟并正在形成——新水墨之新,我覺得真正寓意的所謂的新,不應是題材之新、手法之新、圖像之新,而應是觀念之新、哲學之新。除了觀念上的突破還要有對自然的關照,然后才是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面貌,這個才是真正的新,好的書畫作品無所謂古今之別。
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不過名字我是說不出來了。這次作品中有一點是可取的是,有一些畫家試圖在觀念上突破性的嘗試。征集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常說的“新水墨”,一部分的是中國傳統繪畫,還是比較傳統的。評畫的過程還是從繪畫本身質量上把關,而不是以新水墨、傳統水墨分類,或是向哪個方向傾斜。這和現代水墨或者傳統水墨不矛盾,我認為當下畫的好的作品一定是有一定的時代氣息在里面的。我們評審的標準還是堅持作品本身的內在質量。
水墨畫必將走向國際
水墨和國外觀眾建立的渠道是什么?這是要放在一個時代背景中去談的問題,我們這一代的畫家和上一代的畫家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我們這代畫家基本上是從院校出來的,所謂的院校是參照西方美術標準的培養模式。我們這代畫家是對西方的藝術是比較熟悉的,同時呢我們又趕上了好時候,我們對西方的繪畫和中國傳統的繪畫做了比較性的梳理,在這種基礎之上,我們這代畫家在觀念上跟我們上代畫家是有區別的,但是我個人認為西方的很多好畫和中國頂層的繪畫在本質上相通的。我們不排外,也不否定傳統,我們是比較客觀的冷靜的把握自己的定位。舉個例子對照一下東西方的藝術,中國的人物畫西方也有,中國的山水畫西方稱之為風景畫,中國的花鳥畫西方稱之為靜物畫,在某些方面它們都是比較接近的。
我個人這幾年探索的是水墨風景,我覺得既要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在里面又要有西方對風景畫觀察的一種尺度,再加上自己對自然地關照,嘗試著去做比較符合自己的作品。那么其實西方當代也不拒絕對東方藝術的納入,他們也是比較容易吸收的,但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在逐漸的縮小,所以說更多的中國當代的水墨是被西方所接受喜歡的,他們能夠感覺到畫家的情緒。所以水墨畫未來的走向國際型,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國力地位的轉換,中國藝術走向國際是毫無疑問的。
為藝術家搭建國際性的平臺,堪稱善舉
此次評審的亮點就是在國際兩個字上,東西方的畫家都有作品送展,在這個過程中是一種觀念的碰撞。此次南京國際美術展強調國際性,同時也致力于將中國的藝術推向世界。利源財富集團做出對文化產業的支持,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大好事。此次參展藝術家可以沒有背景,只要畫得好就可以有突出的機會,這一點是南京國際美展的特色。我相信是今后第二屆、第三屆隨著辦展的經驗豐富,以后會越好越好,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也會也來越大。
除了展覽之外還有一個藝術家培養計劃,我覺得作為培養的畫家,尤其是簽約的畫家,這些畫家一定要選一些有潛質的。而且,我覺得作為培養方應該有意識地,我覺得可以請一些畫家對于簽約畫家進行指導,這樣培養出一批能夠承上啟下的,能夠推動中國藝術的發展,對于藝術家、藝術界中國藝術的發展都是一件好事,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行為,堪稱善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