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宮廷絹本繪畫殘軸20.4萬歐元 法國阿蘭波里斯卡尤
2014年的氣候有些反常,春季還在繼續,夏季就火急火燎地來了。火熱的夏天在“燒烤模式”和“桑拿模式”間不停轉換,格外難熬。
藝術品市場卻沒有往日的火爆場面,沒有頻頻上億的天價拍品,走上了理性“小清新”路線。大部分主流拍賣企業在5月完成了春拍,業績與去年秋拍基本持平,中國書畫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楊丹霞用“乏善可陳”四字概括今春中國書畫拍賣市場。她認為,2010年和2011年中國書畫價格上揚勢頭過猛,價格嚴重透支,直至今年,價格調整仍未到位。“只有當市場中優劣作品的價格徹底區分開來,這個市場的調整才真正到位。市場仍陷調整沒有起色,這就好比‘天未轉晴’是因為‘雨沒有下透’。”
《中國收藏拍賣年鑒》主編、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張忠義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用“調整輪動,醞釀機會,尋找平衡”概括。他認為,春拍延續了自2012年調整以來的態勢,進入深度調整時期。“藝術品市場2004年至2007年是平穩上升期,2008年和2009年高位調整期,2010年和2011年是爆發式上升期——即媒體概括的‘億元時代’誕生此時。2012年至今處于低位調整期。”
今春,張忠義以“三多三少”概括中國書畫板塊的特征:“‘三多’第一是贗品多。今年市場處于深度調整,依舊沒有影響拍賣公司上拍贗品。第二是炒作多,當代書畫較為明顯。炒作有名氣的當代畫家尚可理解,既沒知名度也無藝術才華的畫家作品拍出高價讓人費解。第三是質疑多。以《功甫帖》為代表的古代書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真偽鑒定質疑,影響了今春整個古代書畫市場的信心。‘三少’第一是精品少,從各專場可以看出拍品質量有所下降,市場在調整,藏家惜售。第二是高價少,一件過億元的拍品都沒有,5000萬以上也比去年秋拍少。第三是入場資金少,今年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明顯減少,這與整個中國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
古代書畫市場信心受挫
古代書畫被認為是書畫收藏的“績優藍籌股”,前幾年盡管遇到行情調整,仍時有億元拍品現身。今年,古代書畫行情不盡如人意。張忠義向來認為:“古代書畫是中國書畫市場中的高端,上拍量雖小于近現代書畫,但精品往往能創高價。古代書畫資源短缺,市場參與人數較少,一旦藏家信心受挫,古代書畫市場也隨之受到影響。”
今春,在古代書畫部分,有不少高調作品流標,如元代大家趙孟頫《致宗元總管札》估價3800萬至4200萬元,相比以往估價不高;北京保利上拍的陳洪綬《四時花鳥》冊頁(十開)估價5000萬至6000萬元,3800萬元起拍,叫價到4900萬元便無人應價——此作曾在2004年6月6日中貿圣佳春拍以2860萬元創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
中國嘉德“重要私人珍藏(四)——黃山之影”專場,實為2013春季拍賣“吳松文脈—北美珍藏中國書畫”專場的續篇,明清諸家40件作品,成交額超過1億元。楊丹霞欣賞祝昌《江山勝覽》和江注《黃山幽居圖》?!督絼儆[》以2127.5萬元列本季古代書畫成交排行榜第九位。祝昌字山嘲,清順治間進士。擅畫,師漸江。此卷自云背擬元代大家黃公望。丘壑坡陀,溪山映帶,與大癡富春山居體貌近似。而點境林木及峬峭崖岸,以及瘦勁的筆致,則神似漸江。祝昌畫傳世不多,此卷經陳長吉、王季遷、高居翰遞藏?!饵S山幽居圖》拍得241.5萬元。江注字允凝,安徽歙縣人,弘仁侄,工詩、畫,山水得弘仁指授,畫作存世極少,本幅經趙燏黃、理查德·霍巴特(Richard Hobart)遞藏。
中國嘉德上拍的古畫中,楊丹霞亦欣賞王翚《竹塢幽居》圖。此作成交價為1667.5萬元。王翚字石谷,青年時期遇王鑒,后師事王時敏。《竹塢幽居》作于王翚四十一歲,為藝術成熟期,自云仿南宋大家劉松年,王時敏長題稱“超逸高妙,真藝林絕致,今古罕二”。是作曾經蔣祖詒、仇焱之舊藏。
北京保利的古代書畫板塊成交額逾3.3億元。“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成交1.9億元。楊丹霞較推崇138萬元成交的乾隆御筆《瀛臺即景》詩四屏和345萬成交的王武《紅杏飛燕》立軸。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號忘庵,又號雪顛道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畫家王鏊六世孫,精鑒賞,富收藏,為清初院畫名家。
海外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法國頗有亮點。去年4月27日法國波爾多的阿蘭波里斯卡尤(Alain Briscadieu)上拍的《康熙南巡圖》第六卷殘卷(68×247.5厘米),拍得336萬歐元。今年3月8日,這家拍賣行再拍兩件第六卷殘卷,編為21和22號標的(規格68×258厘米,68×328厘米,即殘卷的第四和第五部分)又為中國藏家以117萬歐元(約合人民幣992.63萬元)和72萬歐元購得——價格僅及去年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6月21日上拍的一件清代宮廷絹本繪畫殘軸(54.5×83厘米)又拍得20.4萬歐元。
據悉,康熙帝六次南巡,1689年的第二次南巡尤為重要,以北京為起點直至長江三角洲,歷時71天。畫家王翚(1632-1717)在1690年擔綱,楊晉、冷枚、王云等宮廷畫師參與,歷時6年創作12卷《南巡圖》。目前,第一、八、九、十、十一及十二卷《康熙南巡圖》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第二、第四卷藏于法國巴黎集美博物館;第三卷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七卷藏于加拿大埃德蒙頓的阿爾伯塔(Alberta)大學;第五卷、第六卷部分遺失。1938年11月,第六卷的收藏者臨終遺囑,將長卷一分為四,其繼承者再分割。第六卷卷首部分展現自瓜州渡江至金山江天禪寺及鎮江西北部,2010年由一位亞洲收藏家購得。第二部分殘本即去年4月27日拍賣本,展現鎮江北部及銀山門碼頭、北固山與甘露寺的景致。第三部分殘本為鎮江南部與京杭運河至丹陽段,缺失。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繪從瓜州渡江登金山經常州府段,已為中國藏家競得。第六部分缺失,第七即結尾部分繪奔牛鎮至常州段,上世紀80年代為美國收藏家Roy Papp dePhoenix拍得。
賈全《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4月30日在美國藝術拍賣網站英格瓦爾(iGavel)7000美元起拍,58次競價,以418.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75.28萬元)成交。網站說明此畫來自清末義和團時期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探險家莫理循直系后裔。但有論者指,畫面墨跡較新,乾隆帝御筆與真跡不符,也連代筆都算不上,繪畫水平別于乾隆宮廷繪畫水準。
分析今年古代書畫行情不及以往的原因,張忠義表示:“這反映出市場資金短缺、買家選擇作品謹慎。此外,《功甫帖》風波對古代書畫市場多少存在一定影響,這件拍品真偽爭議的不斷升級也不斷挑戰市場人士對古代書畫的信心。”
近現代書畫名家輪動
近現代書畫堪稱中國書畫市場的中堅力量。今春,少見的“生貨”造就了高價。張忠義觀察,近現代書畫板塊呈名家輪動態勢:“去年黃胄作品拍出過億的價格,今春黃賓虹作品也破了紀錄,雖然沒有過億,但是表現不俗。這說明藏家不再一味追逐張大千、齊白石等幾位藝術家作品了。他們對近現代畫家作品的喜好范圍在擴大。不僅一線藝術家的作品出現輪動,二線藝術家作品的市場也在輪動。近現代書畫板塊,雖然也在縮量盤整,但整體份額大,作品資源多,上拍數量大,近現代的藝術家們幾乎家喻戶曉,普及性大,所以我相信近現代書畫永遠都將是市場的主流。”
中國嘉德“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成交率74.37%,成交額2.2億元。備受業內人士關注“大觀”夜場推出的“近現代書畫”專場39件作品,成交3.92億元,成交率85%。其中,黃賓虹《南高峰小景》2001年11月5日拍出56.1萬元,13年后拍出6267.5萬元,是今春近現代書畫排行榜狀元。《南高峰小景》為黃賓虹92歲高齡時創作。

黃胄 幸福一代897萬元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近現代書畫板塊15個專場,成交額逾10億元,占據其總成交額三分之一強。延續去年黃胄作品的勢頭,此季“黃胄美術基金會推薦專場”成交額超1億元。楊丹霞青睞的是不見經傳的《幸福一代》。此幅作品897萬元成交,題“幸福一代。此圖系一九五七年舊作,當時自以為尚有可取處,今再觀之竟無一是處。佩清同志喜愛,遂與之。一九六二年冬,黃胄記此以自勉。”
朵云軒的朱昌言舊藏吳湖帆書畫專場中,《花卉四屏》1437.5萬元居榜首。吳氏青綠山水的經典之作《大龍湫》1150萬元成交,系1958年為海上名醫方幼庵所作。其時的吳湖帆山水在摹古基礎上已加入了寫生的元素,顯得更加生氣勃發。飄渺浩蕩的煙云,爛漫競放的山花,青山綠水間一掛飛瀑從天而降,噴珠濺玉,吳湖帆點染煙云的絕技在這雁蕩山龍湫飛瀑間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意思的是畫家特意在畫面下部山坡上加了兩個點景人物,不是古人裝扮確實山民本色,頗具時代氣息,可見新社會風氣對吳湖帆的影響。吳湖帆和周錬霞合作的《荷花鴛鴦》1035萬元成交。吳是身富才藝的世家子弟,周是美貌多情的名媛,此軸集兩家妙筆,見證了吳周二人之間的旖旎情緣。
上海敬華拍賣的近現代書畫中,楊丹霞欣賞李可染《云山田園》《雁蕩百崗》和吳帆湖《稼軒詞意圖》。805萬元成交的《云山田園》立軸,取材于現實生活中江南平日可見的景物,畫家采取了鳥瞰的視角,將層巒疊嶂的山峰盡收眼底。以遠景近寫的構圖模式,體現了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的意境,將本應小如麻豆的樹木放大并疏密有序的穿插在山川之間,山勢迎面而來,儼然一種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同時融會了篆刻藝術中密不透風、疏可跑馬的構圖理念,蜿蜒曲折的梯田層疊旖旎,將山峰一分兩脈,云氣霧障宛如溪流纏繞,為嚴實的畫面增添了疏離靈動?!堆闶幇賺彙妨⑤S拍得799.25萬元,吳湖帆《稼軒詞意圖》拍得2415萬元。
齊白石1951年書贈好友楊虎的《群蝦圖》,在捷克禾祺拍得1153.2萬捷克克朗(約合人民幣360.84萬元)。此作系捷克斯洛伐克外交官安東尼·哈謝克上世紀50年代初供職駐華大使館時購藏,收錄于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出版的《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和《齊白石》。
整體而言,近現代名家精品的關注度和追捧度依然強勁,首次亮相拍場或收藏周期長的精品更受青睞。業內人士分析:“‘生貨’的出現刺激了尋求新鮮資源的藏家,此外,相較于重復上拍導致交易成本的疊加的‘熟貨’,‘生貨’的成長空間更大。”
當代書畫勢頭猛防炒作
今春,當代書畫最為搶眼的拍品莫過于保利香港在4月7日上拍的崔如琢《丹楓白雪》手卷,拍得1.84億港幣,創藝術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并將當代書畫帶入了億元時代。2個月后,崔如琢2008年作《蒼蒼莽莽胸中有》在北京保利春拍拍得2300萬元成交。
北京保利著力拓展當代水墨板塊,三個專場成交2.3億元。在常設專場的基礎上推出了“二十世紀中國當地水墨大家重要作品夜場”,選擇崔如琢、劉大為、何家英、史國良、黃永玉、徐累等18位當代畫家23件作品,成交7086.3萬元。史國良宗教題材代表作《轉經圖》拍得1127萬元,劉大為《趕擺圖》《帕米爾高原》分以805萬元及793.5萬元成交。此外,有些作品低估價高成交,如估價24萬元至30萬元的陳平《嶗山紀游》,120.75萬元成交;史國良《天山之舞》估價15萬至20萬元,126.5萬元成交。
中國嘉德“中國當代書畫”專場比去年秋拍增長14.6%。該專場中各地域、各流派、各種風格的老、中、青三代名家均有涉獵。龍瑞《教堂》以678.5萬元成交,王冠軍《女人三十》460萬元成交,王子武《鐘馗讀書圖》437萬元成交。張仃《羲皇故里》以356.5萬元成交,劉大為《草原清韻》以322萬元成交。當代畫家作品首次進入“大觀”夜場,包括潘公凱、徐希、李華弌、徐累等人作品,潘公凱的巨幅創作《月初墮》以1518萬元成交。
在傳統書畫征集難、精品少的情況下,很多人認為當代書畫或為市場的突破口,但也有不少藏家對當代書畫表現了圍觀的態度。
張忠義認為當代書畫市場在今年異軍突起頻出高價,藏家在參與的同時應注意觀察市場是否存在炒作問題。“當年當代藝術被外國人炒起來,后來到了2008年突然去泡沫化,很多藏家被套牢至今。中國當代書畫也不得不讓人堤防炒作問題,畢竟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還需要時間沉淀,盲目跟風投入風險太大。”
藝術品的真偽問題是困擾藏家和市場發展的主要癥結,以往的做法是看重著錄和名人收藏的流傳有序,更多的只能靠市場來檢驗。而對于當代書畫作品,大多數藝術家還在世,藝術家鑒定是目前最為認可的方式之一,北京市文化局去年5月授權五家機構為藝術品鑒定試點單位。北京雅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針對當代畫家的“中國藝術品鑒證備案服務”啟動一年,接受送鑒作品1800件,確定真作702件,偽作1098件。張忠義認為此舉可推薦:“最起碼從源頭解決當代書畫的真偽問題,對當代書畫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現在有些當代書畫作品藝術價值較高,無真偽問題,價格也并未炒得很高,比較適合新入場的藏家收藏。”
對于頻出高價的當代水墨,楊丹霞肯定其市場運作的成功,也對未來表示一定的擔憂:“美術史對當代水墨畫家如何評論需要時間,市場成功不一定就可以在美術史中青史留名。”她始終認為,目前“當代水墨”這個概念過于寬泛,“每位畫家的學術背景、傳承關系、藝術風格形式、表達內涵都是不一樣的,不能把凡是畫水墨、畫家健在者統歸為當代水墨。所謂當代水墨,是不是應該以其具有現當代藝術思想,或是能夠作為當代藝術代表來判斷,我們應該從美術史的角度準確梳理一下這個概念。”
“還有一點我比較擔心”,楊丹霞坦言:“當代書畫板塊,不少年青畫家功成名就,過上了一種‘抽雪茄喝拉菲’的生活。這些人無心創作,甚至找人代筆。說是畫家,實則更像交際家,‘明星范兒’十足。藝術家跟理論家、評論家、鑒定家都不一樣,他需要跟市場保持足夠遠的距離。如今,這些人的作品遠不如前。”
還有些人則更為悲觀。一位名叫袁江的作者在其《致全國美術家的一封公開信》說:“目前畫家群體中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現象,藝德藝行,不盡民意,中國畫出現忽悠現象,導致三個不等于:文憑不等于文化;地位不等于學術水平;名氣和價位不等于藝術造詣……畫家缺失文化修養,必然導致精神頹廢,‘文’‘畫’分家必然成為俗人,單一技法表現必然成為匠人。中國畫從它的產生到現在,一直以來都充滿了貴氣和文氣,這是一種精神。儒釋道三家的哲學思想是畫家的必修,是中國畫寫意精神的起源!”
韓國著名藝術家、美術評論家金兌庭批評中國當代美術,認為“的確走到了危險的邊緣”、“藝術家寫得畫得都很快,自己的精神完全沒有了”。美術史學家陳傳席附和,他認為文化底蘊的缺失是當代書畫創作中的致命傷。“中國當代美術的現狀可以用‘很差’來形容。沒有文化功底,畫畫的基本功再好,作品格調也上不去。因此,對中國當代書畫的前途,我個人比較悲觀,如果美術教育不改革,難以出大家。繪畫不應該只追求形象和色彩,要有哲學,要有思想內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