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在中國文化中,自古以來便是歷代陶匠孜孜不倦的追求雅色。歷代文人,乃至帝王亦把青瓷之物視作極珍,這瓷胎表面的一層青,形成了中國人對古典器物審美的一種獨特意蘊。《說文解字》曰:“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中主給膳也。”從古人解說看:美是一種生理味覺之美感,以及由此升華為超乎生理的心理愉悅。
青釉的美來源于中國人對于自然的追求與崇拜。從青瓷發展的歷程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歷代窯匠總是在釉色上孜孜追求,使青瓷的釉色等同或接近山水之色和自然界的青綠色。因為人們懂得,真正永恒的、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是大自然主色,青色。人們對青瓷的尚好,實際上反映了視覺器官的生理本質需求。而青瓷釉色如青山綠水的背影,正好熔鑄了千古春色。所以古人贊青瓷靈動的釉色,柔和明凈,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亦如“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
此次宮廷夜場整體拍品總成交一億八千四百萬人民幣,成交率近70%,在如今較為平淡的市場環境較中尤顯穩健。其中,天青釉笠式碗、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洗、與乾隆官窯五孔弦紋瓶分別成交1242萬,816萬,與920萬人民幣。尤為乾隆御題天青釉笠式碗,高出近最低估價6倍成交,青釉五孔瓶也以高出最低估價近3倍成交。可見對青瓷的珍重與癡迷,不無古今,更令如今藏古之人神往。往如炎炎夏日中的一縷青風徐來,沁透了古今鑒古之人。

山中商會寶藏 乾隆御題天青釉笠式碗
保利2014春拍(北京保利2014春拍27.8億收槌)所隆重呈現的“山中商會寶藏乾隆御題天青釉笠式碗”即為中古青瓷之極罕的一例。謂之“天青“,即為古人追求蔚藍之天之色。天地相容和諧共生,想必也應是每位帝皇所極力追求的人生與政治目標。后流傳至清代宮廷,成為乾隆皇帝的收藏御玩,并于碗底部刻乾隆御銘。此件來源顯赫,早年出自北京延古齋古玩店1926-1927年購得;衡子中(陶癡)先生舊藏(1930年左右);山中定次郎(1866-1936)收藏,入藏于1932年前,日本山中商會舊藏;山中商會紐約清庫專場拍賣,1944年5月24-27日,第169號。并曾展覽于世界古美術展覽會,昭和七年(1932年)11月,東京美術協會,山中商會主辦。

元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洗
古人在效仿天青之色有余,亦有青紅搭配之色出現;紅為制瓷中最為難料的發色,天之青與火之紅的交融便成就了鈞窯,在古今陶人與鑒古之人最為癡迷的混搭。此次拍賣的這件白威廉(1877-1959)舊藏,柯爾彬博士伉儷舊藏的“元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洗”便是最好的印證。此件發色極為優雅,天青之色與玫瑰紫相輔相成,紅色垂掛于外壁,內壁則為天青之色。口徑為25cm,此器為已知同類器中尺寸較大者;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有類似式洗,唯本件釉色更加紅蘊,且體型皆比故宮所藏略大。細察本品底部,留有“T”字形磨痕,側視隱約可見字跡存在,由此可知本品屬于以上乾隆皇帝御用之物,后來散失出宮,很可能前賢恐其為官府所追究,故而磨滅銘款。

清乾隆 粉青釉五孔弦紋琮式瓶
此場拍賣封面作品之“清乾隆 粉青釉五孔弦紋琮式瓶”,亦為清代頂級青瓷作品。為清代帝王仿制古代青瓷的效仿之作。清宮插花陳設之用,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款。五孔瓶器形創燒于雍正,有青釉、仿官釉、仿哥釉等品種,乾隆以后不見,本器時代特征鮮明,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所見同類器亦均珍藏于頂級博物館中,可現身市場流通者更是罕少,且多有較大品相問題。同類器型,可見雍正款器物,乾隆者未見。底座為硬木雕十六瓣菊花形制,其菊花之形為日本皇室的象征,故此件五孔瓶應為日本皇室舊藏。

清乾隆 茄皮紫釉弦紋蒜頭瓶一對
此次亦包含了一對清代頂級單色釉作品,“清乾隆 茄皮紫釉弦紋蒜頭瓶一對”成交價為851萬人民幣,屬乾隆宮廷御瓷中較為罕見的釉色與品種。底部陰刻六字篆書年款,筆道精練有神,為乾隆早期獨特之寫法。茄皮紫釉創燒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清代前期,清代中期乾隆宮廷燒造茄皮紫瓷器者較少。釉色深者呈紫黑,淺者呈淡紫,以無裂紋者為上乘,本品即屬于后者,釉水深邃飽滿,一如成熟的茄皮之色。且成對保存,至為可貴,可稱孤品。

清乾隆 白玉仙人賀壽雙蝠如意一對
另一件成對出現的宮廷御器為“清乾隆 白玉仙人賀壽雙蝠如意一對” ,成交價1035萬人民幣。體型較大,如意通常以單只出現,成對出現極為罕見,且此兩件如意為一整塊玉料琢成,應為頂級皇家御作之器。此對如意首作云葉式,一端高浮雕展翼蝙蝠。如意首上開光內淺浮雕山林人物。古松枝繁葉茂,寓意松齡萬年。樹下又有仙翁仙童,寓意仙人賀壽。器柄狀如靈芝,正面高浮雕萬壽菊,末端雕萬年青和蝙蝠,寓意福壽萬年。這對白玉仙人賀壽雙蝠如意原系英國藏家舊藏,海外遺寶,精美如此又成雙成對,至為吉祥,在如今藝術市場上實為僅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