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香識佳木
在即將到來的9月,各類有關沉香的展覽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如9月18日至21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四屆中國上海香博會。沉香作為一種貴重香料和藥材,由于近年來被賦予的種種概念而身價陡升,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贗品泛濫,更是讓不少專家都會“打眼”。
沉香號稱“香中鉆石”,位列我國四大名香“沉檀龍麝”之首。由于沉香結香不易,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因此,具有藥用、賞玩和收藏等多種價值的沉香自古就很珍貴,特別是自從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一件“沉香雕仙山樓閣嵌西洋鏡座屏”以2070萬元高價成交,一舉打破國內沉香藝術品拍賣紀錄,引發了市場新一輪對于沉香的追捧。同年7月22日,在中貿圣佳拍賣會上,一件“清康熙沉香木雕四臂觀音像”估價為90萬元至100萬元,最終以遠遠高于估價的253萬元成交。在2013年北京匡時的拍賣會上,一件海南雙色奇楠山子連座,成交價達到了28.75萬元。
沉香身價連番上漲,使沉香成為人們眼中的香餑餑,各路資本爭相進入沉香市場,但沉香投資收藏最大的風險在于買到假貨。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一些不法商人,通過將一些廉價的白木通過高溫燙蠟,還有的用高壓油煮,煮了以后使它的密度提高,然后看起來油黑黑的,甚至有的當奇楠香賣;水煮或浸泡染色,對新手很有欺騙性,因為他們大多沒嘗過沉香的味道;用竹子為原料做出來的高仿沉香看起來都會有非常明顯油線,但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還有的不法商家,采用注鉛的沉水珠子,沉香是真的,只不過在中間灌了鉛,可以大大增加分量,對于按克計算的沉香來說,性質是非常惡劣的。
中國上海香博會的有關負責人提醒有關的消費者,在展會上購買有關展品的時候,一定要讓商家說明是沉香,還是沉香木,并在有關的消費憑證上寫明。因為沉香與沉香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而且價格也是天壤之別,千萬不要因為一字之差,而使得自己維權產生問題。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自宋代開始,即被文人作為“生活四藝”,進而演變為古人的生活美學。宋代的蔡絳在《鐵圍山叢談》一書中,就曾云“沉香一片值萬錢”。沉香的產出需要時間的積累,必須經過自然的打磨,在傷害與修復之中形成真正的幽香。對于廣大的收藏者來說,只有真正理解了沉香,從聞香中開始辨別和收藏沉香,才能真正理解香文化,了解這種珍貴的木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