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收藏已到潮落時: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節目停播、中央一臺“尋寶”節目停播、古玩店紛紛關門轉業。
我國歷史上五次收藏高潮,各次高潮相距100年至500年;因此,下次收藏高潮,估計至少在50年以后。
收藏大潮急劇下落,會促使藏品價格逐漸回落,也會使不少古玩商血本無歸。
處在珠三角中心區域的我市,熱衷收藏的人急劇減少,市收藏家協會門可羅雀、活動停止,與前一兩年的門庭若市。

成功美術館館藏西部雪域畫家李兵作品
隨便打開一個有關“收藏”、“藝術”之類的網,即使其“論壇板塊”也都是一片叫賣聲,但真正應價的有幾人?古玩商的大限到了。
古玩行的一些陳規陋習不徹底的拋棄,古玩行就不會再迎來復興的那一天!
收藏已到潮落,最吃虧的將是囤積了一大堆普品的古玩商和買了一大堆老普或贗品的“收藏愛好者”。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見慣了“炒”:炒郵票、炒君子蘭、炒石頭(硅化木、奇石)、炒股票、炒地、炒房子、炒古玩等等,在這些“炒”中,極少數人發了財,絕大部分人燒了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