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拍賣行時隔八載后將于8月17日再次開啟中國古代銅鏡專場。在本次專場中,上海拍賣行精心挑選了120余枚品質上乘的銅鏡,其中有近半數為無底價起拍。如此親民的價格,是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和喜愛銅鏡以及銅鏡文化。另外,同日還將亮相中國錢幣夏季專場。
中國古代銅鏡是古代重要的生活用器,從戰國時代便開始廣泛使用,直至明清時期,綿延三千余年。可以說,古代銅鏡幾乎伴隨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其本身就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且極為重要的部分。
“海獸葡萄鏡”風格華麗
此次將上拍的一枚海獸葡萄鏡,直徑為24厘米,重量為1775克。海獸葡萄鏡又稱瑞獸葡萄鏡、狻猊葡萄鏡。海獸葡萄鏡最早出現在隋朝,盛行在武則天、唐中宗時期,以后則少見。
該鏡呈圓形,伏獸鈕。伏獸形體豐腴,四肢強健,首部伏地,瞪雙眼,腹下為鈕孔。一周凸起弦紋的輪脊,將圖案分為內外兩區。內區中6頭狻猊作蹲、奔、跳等各種姿態,并配以葡萄串及葉蔓。外區則環繞7只飛禽和3對海獸,上下配以葡萄枝蔓和蔓草紋緣。
此海獸葡萄鏡在同類鏡中為大型者。其黑白相間的水銀沁包漿,雖經千年歲月仍光可鑒人。此鏡鑄造技術嫻熟,線條圓潤,紋飾圖案力度極強,充滿了靈動之氣。海獸葡萄圖案是典型的盛唐器物裝飾,吸收了不少外來文化的元素,呈現出大唐的文化自信。而繁縟而華麗的風格顯示了大唐的富有景象,不失為唐朝鼎盛時期的珍貴遺物。
“賢如魯孔子鏡”靚眼
另一枚“賢如魯孔子”銘畫像鏡,直徑為22厘米,重量為1388克。此鏡為圓形,圓鈕。以四乳四分法構圖。第一區,主神東王公(有傍題)與2個侍者2個羽人;第二區,10個羽人分成2組,各騎5匹馬,另有4個跪姿羽人;第三區,主神西王母(有傍題)與2個侍女8個羽人;第四區,12個羽人分成2組,各騎6匹馬,另有1個跪姿羽人。
此鏡構圖特點是東王公與西王母相對配置。騎馬圖相對排列,共有神人、羽人50個,奔馬22匹,俗稱“萬馬出山”。近緣處鑄銘:“周仲作竟四夷服,多賀國家人民息。胡虜殄滅天下服,風雨時節五谷熟。長保二親得天力,傳告后世樂無極。盛如長安南,賢如魯孔子”。此鏡圖文俱佳,且通體黑漆,呈玻璃光澤,極為難得。
“云龍鏡”顯陽剛之美
此外,一枚“云龍鏡”直徑為24.8厘米,重量為2086克。此鏡呈八葵形,圓鈕。一條飛龍作C形構圖,四肢伸展作飛躍盤旋之勢,龍首雙角后挺,張口吐舌作吞珠狀,龍舌穿越鈕孔,舌尖內勾;軀體布滿繁密的魚鱗紋,一后肢伸展與彎曲的尾部相接。周圍有9朵祥云繚繞。
飛龍鏡流行于盛唐,有著辟百邪、鑒萬物的神奇能力。《異聞錄》載:“鏡飛龍長三尺四寸五分,法三寸,象四氣,稟五行也。縱橫九寸,類九州分野。鏡鼻如明珠焉。開元皇帝圣通神靈,吾遂降祉,斯鏡可以辟百邪,鑒萬物”。飛龍鏡又叫蟠龍鏡,李白《代美人愁鏡二首》曰:“美人贈此蟠龍之寶鏡,燭我金縷之羅衣,時將紅袖拂明月,為惜普照之余暉”。龍鏡似乎是情人之間的信物。
早期人民幣品相完美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國際上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幣已走出國門,不久會成為真正的全球貨幣。
回首人民幣的誕生,早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各解放區人民政府就展開了統一貨幣的工作。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在華北、西北和華東三大解放區之間首先進行了貨幣統一工作,冀南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幣按固定比價統一流通。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告成立,當日即由河北省平山縣銀行發行第一批人民幣5元第一版、10元第三版和50元第一版,標志著第一套人民幣正式誕生。由于它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第一版人民幣因其特殊歷史背景和稀缺性而極具投資價值。此兩枚伍萬元面值的“新華門”和“收割機”是第一版人民幣中最大面額票券,也是其中發行時間最晚、流通時間最短的票券。其品種本來就在市場上難得一見,而如此完美品相更是難能可貴。
古代銅鏡扮靚上拍專場
古代銅鏡扮靚上拍專場
古代銅鏡扮靚上拍專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