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曦真跡

贗品
原本市場價格只有100元至300元不等的書法,在兩個月前漲到了500元,到了半個月前,最高有人出價3000元。這究竟是哪位“名家”的作品呢?提起他的名字--蒙高生,你可能一下子想不起來,但是提到他所坐的航班--MH370,幾乎每個國人都知道。現在,不僅是他的書法作品漲價,其他畫家如王林詩、劉如生的作品也開始受到一些收藏者的關注。
如果說古代畫家地位已經“蓋棺定論”,近現代名家的市場價格則基本明朗,那么當代畫家的“錢景”則是撲朔迷離。這些畫家中究竟有多少能夠在時間的長河中被留下來,哪些又是過眼云煙。當“中國畫大家”、“當代山水大師”、“書壇領袖”這樣的稱號大行其道的時候,對于絕大多數的收藏者來說,選擇當代書畫家的作品似乎就像“賭石”一樣,選對了就賺了,選不對則認賠。
選擇去世書畫家進行炒作是目前常見的手法之一,除了像MH370航班的那些人之外,像朱新建去世之后,許多拍賣行都推出了他的繪畫拍賣專場,而地域則橫跨了北京、南京、上海、合肥等。一位畫家本身創作的精品就非常有限,而這么多拍賣行集中推出同一位畫家的這么多作品,拋開其中的真假不論,究竟有多少是真正能夠代表畫家創作的水平的呢?
相比真偽鑒定較為困難的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而言,當代書畫家大多健在,購買當代書畫之前可以請畫家和相關機構鑒定,以確保作品的真實性。從鑒賞的角度來看,當代書畫所使用的繪畫語言,不需要收藏者擁有太多的欣賞能力,有時候僅僅只要查查拍賣成交價格就可以了。
正是由于當代書畫市場的“虛火”,造假者也盯上了這塊。據業內人士透露,在近日申城某拍賣行的四季拍賣會上,有一件標為“何曦”的《蜻蜓奇石》,無底價起拍,而據何曦辨認,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雙胞胎”,即使已經拿出了真跡進行比較,這件贗品居然最終還以5000元成交,也顯示出藏家的心態還是希望能夠撿漏。記得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經說過,書畫是容易移情的藝術品。確實,對于一位只關心價格而沒有鑒賞能力的畫家來說,書畫就像是股票一樣,一旦下跌就會考慮“割肉”。
隨著當代書畫市場的火爆,有些畫家的創作速度開始加快,“畫畫等于畫錢”的理念也被一些畫家深入人心。以往通過幾年甚至幾周時間進行精心構思的畫家,有時作畫會畫畫停停,不停地琢磨。但現在有些已不屑構思,一天可畫幾張甚至十幾張。不少畫家不惜通過任何方式進行熱身,為自己賺取人氣。在此情況下,對于收藏者也有了更加高的要求。
無論浮塵如何遮望眼,沉淀下來的歷史會讓人清醒。綜觀中國書畫的長河,真正能夠被人們記住的大師寥若星辰。對于藏家來說,收藏當代書畫的時候,還是應該學習一點繪畫史,了解哪些是真正的藝術精品,哪些只是一時的“虛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