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林

羅斯托夫·韋利基,意為偉大的羅斯托夫。距莫斯科約240公里,人口5萬,始建于公元862年,13世紀成為西北重鎮,后毀于蒙古入侵,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鎮之一。酷似中世紀古堡的克林姆林教堂群坐落在浩渺的涅羅湖畔,教堂內現存大量16-17世紀東正教壁畫,當身臨其境面對古壁畫原作,首先感到的不是個人風格,而是時代風貌,一種大文化氣象。由于俄羅斯沒有經歷“文藝復興”,這種原汁原味延續至今的中世紀文化精髓,已成為民族藝術的活化石,時時喚起人們思古之幽情。

教堂的鐘聲響起,沉郁而悠揚。我們奔向聳立的鐘樓,肅穆地仰望打鐘人——他身著黑衣,像舞者一樣踏著節拍牽動著鐘繩。工作一天走出教堂,大家常聚在一起,找一處優雅的鄉間酒吧,喝一杯清爽醇厚的俄羅斯扎啤,暢敘當天的感受。有一位名叫安娜的姑娘,平時大家都叫她愛稱“阿尼亞”。有次,當我說到喜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時,借著酒酣,她竟忘情的吻了我。正值六月白夜,在漫長的黃昏中,沐浴著清風、余暉,乘興夜游沉寂的“中世紀”小城,忽感時光倒流。恍惚中,好似在歐洲歌劇舞臺上漫步,在俄羅斯童話中夢游。沐浴著白夜光,午夜我們回到住處,小鎮的少年宮——臨湖的三樓教室,躺在課桌搭成的床上,天色已泛白。

涅羅湖一眼望不到邊。湖中有座小島,郁郁蔥蔥很是神秘,傳說那是圣人修煉得道的地方,我們一直夢想登島看看。有一天終于如愿,我們乘船蕩著碧波慢慢駛近小島。那里早已不是圣人居所,現已成了小鳥天堂,數不清的鳥兒被我們驚飛,在小島的上空鳴叫、盤旋。只要留心就能揀到鳥蛋,但阿尼亞卻認真說:這是蛇蛋,帶回去,蛇媽媽會去找你報復的。我明白她是憐憫鳥兒才這樣說的。當返航時,我們被隔水相望的教堂之美驚呆了,每天在里面工作,卻沒意識到她是如此之美,如此之莊嚴神奇,大有“暮然回首”之感。

涅羅湖畔的篝火晚宴上,四國同學忘情的吃著,跳著,唱著,相擁在篝火旁,陶醉在笑聲里。個個臉上蕩漾著孩童般的笑容,吸吮著燒烤的飄香。大家每人唱一首歌,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旋律……忘了國籍,忘了性別,忘了勞累,正如我畫里的題目“鳥兒無國境”。記得第五十一天那夜玩到很晚,大家都很傷感。當鐘聲再起,就要離開羅斯托夫,大家也要分手。
晨鐘暮鼓、白夜清風、篝火友情——那是一段難忘的浪漫記憶,也是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尋根之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