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
1948年生于東京,22歲時赴美求學,1974年畢業(yè)于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攝影系。此后約十年間,杉本博司往來于東京與紐約兩地,從事攝影藝術工作并身兼古董商,也因此接觸到很多日本美術、建筑、文學和歷史的研究。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杉本博司開始在美國各地拍攝“劇場”系列,在全世界各地拍攝“海景”系列。1980年,杉本博司于紐約首次舉行海外個展,并陸續(xù)在洛杉磯現(xiàn)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評價。2001年杉本博司獲得有“攝影界諾貝爾”之稱的“哈蘇基金國際攝影獎”。

《藝術的起源》

杉本博司 著,林葉 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
杉本博司的著作《藝術的起源》并不是在追溯,而是在講述,在生動的典故里探尋和偶遇。如果將藝術比作一條長河,人們大多誤以為它有一個源頭,但事實上,它的形成來自于無窮無盡的土地與土地間的間隙,從那些被人遺忘的間隙里滲出的水積聚成河。
在本書《安定的生活》一文里,杉本博司這樣定義藝術,“那我的藝術也就像是空擋的產(chǎn)業(yè)、間隙的產(chǎn)業(yè)一樣,是一種深入到人內(nèi)心縫隙之中的工作。這種感覺也可以稱為‘空間感’吧,間隙存在于‘空’之中,而無形的‘空’擁有‘間隙’,這就是藝術。”這里的“間隙”其實就是指“未至的領域”。為此他還稱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在任何一個時代,所謂藝術家,都是指那些闖入人跡未至的領域,并在其中創(chuàng)造出屬于那個時代的精神與審美意識的人。”
杉本博司通過整本書談論自己看到、感受到的“間隙”,以及如何研究這些“間隙”并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為了探究這些“間隙”,杉本博司簡直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比如,他在《魔鬼現(xiàn)身之所》里講述自己在暗房制作過程中如何與“靜電”對抗,再到發(fā)現(xiàn)電的神奇之處,直到與電為伍創(chuàng)造出令人贊嘆的作品。在此期間,他用過喜馬拉雅山的巖鹽,冒著再進一步試驗身體便可能受到傷害的危險,最終從百數(shù)十張底片中選出十二張,做成《放電日月山水圖屏風》。

杉本博司用泰斯勒環(huán)和放電電極現(xiàn)場演示,2010年

《放電日月山水圖屏風》系列2014年于韓國三星美術館展覽現(xiàn)場
于是,也有人開始稱他為“科學家”。仿佛為了釋疑,他在《冷靜之眼與熱情之眼》里專門談論了耗時10年完成的裝置作品《影之色》。這個作品,是他觀察“色彩的間隙”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探尋的是那些遠未被命名的色彩。他將科學家牛頓的著作《光學》與詩人歌德的《論色彩學》相比較,認為前者“是一種以冷靜清醒的眼光將自然數(shù)據(jù)化的觀察方法”,后者是“將世界作為人內(nèi)心的反映進行觀察,這是以熱情的眼睛與自然對峙的方法”,從而提出自己作為藝術家之眼的不同。“這兩種方法我都不采用,而是用一種曖昧的眼光,就像照相機上某種附屬裝置的機能一樣進行觀察。”

《影之色》(Couleurs de L'Ombre)新加坡泰勒版畫研究院展覽現(xiàn)場,2013年
杉本博司一直對色彩非常著迷。他曾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用一臺舊的寶麗來相機捕捉東京清晨的光線。《影之色》中,杉本博司研究光通過棱鏡照射的方式以及投射在白布上的色彩,并最終與愛馬仕合作,用一臺特殊的噴墨打印機在真絲斜紋綢上表現(xiàn)“無限漸變”

杉本博司于2013年法國阿爾勒的講演現(xiàn)場
杉本博司就是這樣一位智者,他的藝術既跨越了科學、建筑、歷史、政治等領域,也僭越了東西方文明的差異。他一邊是個刨根問底尋根溯源尋找新世界的求異者,一邊卻也是重視傳承宣揚普世價值的求同者。他的學問與藝術源自東方,卻在西方體系下找到了落腳點。比如他講他在巴黎看倫勃朗的展覽偶遇了版畫《給牧羊人的啟示》,居然能聯(lián)想到京都知恩院的《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來迎圖》,隨后又聯(lián)想到北宋水墨畫,于是還偷偷將此畫“更名”為《天使來迎圖》。機緣巧合,他最終有幸買到了此畫,并帶回了日本,進行重新裝裱。在裝裱的過程中,裝裱師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幅畫的紙張用的正是倫勃朗同時代的日本和紙!三百年后,日本制造的紙張繞了地球一大圈后重新回到了故鄉(xiāng)。這個看似微不足道,而且與創(chuàng)作毫無關聯(lián)的故事,卻是杉本博司藝術的最大寫照。

倫勃朗于1634年創(chuàng)作的版畫《給牧羊人的啟示》(The Angel Appearing to the Shepherds)

《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來迎圖》,未知藝術家(日本),約1250年,鐮倉時期,絹本設色、金粉,145 x 155 厘米,知恩寺,京都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