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景學
1999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雕塑系教師
展覽
1999年
湖北省第九屆美展(武漢)
2000年
“全國高等美術學院·希望之星”雕塑展(青島)
2001
第五屆全國體育美展獲三等獎(廣州)
2002年
紀念延座講話60周年美展獲優秀獎(武漢)
2003年
國際當代素描展(西安)
“北京國際雙年展序列展——十大美院教師作品展”(北京)
2004
比利時國際雕塑展(安特衛普)
湖北省第十屆美術作品展覽獲銅獎(武漢)
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展獲優秀獎(北京)
2005
第六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南京)
2006
“中國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大賽獲佳作獎(北京)
2007
“和而不同”中國中部當代雕塑展獲銀獎(鄭州)
首屆中國美術教師藝術作品年度獎獲銅獎
“對話·溝通——北京·世界”雕塑邀請展獲優秀獎(北京)
2008年
奧運之光·湖北省體育美術作品展 獲學術獎(武漢)
探索·創新—中國中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請展(鄭州)
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大展巡展
2009
“禮贊生命--中國5.12大地震抗災主題紀念雕塑展”雕塑展(北京)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雕塑作品展(長春)
湖北省第十一屆美展(武漢)
2010
“川上楚天”展(武漢)
2011
“凝固的旋律”國家大劇院雕塑邀請展(北京)
2012年
首屆中國佛山國際城市雕塑展(佛山)
2013年
中國國家畫院“師道展”獲優秀獎(北京)
文/李建春
余景學的雕塑作品,大致跨了三個類型:其一是人文主題雕塑,大多是些肖像作品;其二是詩意雕塑,具有現代詩意和設計性的中小型作品,格調清新,材料、形式靈活,頗能說明這位藝術家的才氣中靈秀的一面;第三種類型應該說是一些裝置性的抽象雕塑,與第二類作品難以截然區分,只是更具有實驗性,致力于探索觀念性的材料語言,余景學善意地回應了當代雕塑中“前衛”的部分,已證明了他的敏銳和藝術活力。
媒介實驗是一種“物語”,對物質和異化有切膚之痛的藝術家,應該說更有利于在這一塊發揮。余景學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讓他更接近古典風范,對歷史場景、性格、靈魂等永恒的主題,具有很強的敏悟、想象力和還原力,這也得益于他傳統功底的深厚。在某種意義上,他的寫實手段、對復雜人性的視覺想象力都是一流的,但當代藝術的“學術興趣”正流行于材料實驗這一塊,也好,藝術家花點精力回應的話,讓我們看到了豐富的可能性。藝術作品的人文價值,在于從不同的時代情景出發,運用歷史性的身體有效地發言,若你孤絕地專注于這一塊,何嘗又不是“觀念”?所以,那些具有豐厚素養的孤獨的藝術家永遠都是“幸運”的、藝術史最終會證明他們“生逢其時”。
作品賞析:

《聶紺弩——冷眼對窗看世界 熱床倚枕寫文章》(泥稿)2010 150cmx120cmx80cm

《対語》不銹鋼 銅 2003 170cmx150cmx70cm

《跡象》 綜合材料 2005 150cmx150cmx150cm

《外面的世界》 綜合材料 2008 50cmx45cmx30cm

《浮城》 綜合材料 2011 150cmx150cmx50cm

《浮生》 綜合材料 2010 50cmx120cmx45cm

《浮世》 綜合材料 2012 90cmx100cmx45cm

《浮思》 綜合材料 2013 55cmx55cmx90cm

《浮念》 聚氨酯 2014 70cmx25cmx25cm
《 X 渦》綜合材料 2014 90cmx90cmx60cm

歐陽修 2011 35x13x12cm

跡象 綜合材料 2005 120x100x80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