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打虎”行動進行了大半年,數百名各地貪官被一一清除,這些“高貪”的背后,收斂了家財萬貫,其中包括眾多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傳言中的某只大老虎被查出了價值10個億,數量超過50件的各類藝術品,究其真假,尚無定論。讓我們看看貪官們都愛哪些藝術品!

張大千“青綠山水”畫 真品與贗品之間的賄賂關系
在去年5月舉行的嘉德春拍會上,張大千1948年創作的青綠山水畫《峨眉接引殿》現身拍賣。作品估價2800萬元至3800萬元人民幣。
據悉,張大千曾經五次上峨眉山,并多次借居接引殿,此畫為張大千最后一次游覽峨眉山后,以北宋紀念碑式山水氣魄創作的青綠山水絕品。1948年5月,張大千曾在上海成都路中國畫苑舉辦“張大千近作展”,展覽目錄第67號即為“接引殿”,當時售價高達1億4000萬元,是整場展覽中首屈一指的畫作。
如今這幅作品,卻與貪官扯上關系。據悉,在2010年的文強案中,贓物展示會上展出了36件現代工藝品、9件文物和69幅字畫。其中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曾被鑒定為價值高達364萬余元的張大千“青綠山水”畫。最后經過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鑒定后,其受賄的作品只是一副“贗品”。然而贗品有時并不是行賄者無意之舉,其實在真品與贗品、價值與價格之間,行家熟手能通過“操作”將行賄受賄做到毫無痕跡。

玉石 貪官“玩物喪志”的標桿
說起玉石,難免就會牽涉到玉石貪官之首——安徽副省長倪發科。“玉石是身份的象征,集文化藝術價值、現實價值和收藏價值為一體,玉能養人,人能養玉,經常與玉接觸能促進玉與人的物質交換。”說起玉石,倪發科就會頓感精神,眼睛發光。據悉,偏愛玉石的他在被調查的受賄賬單中,占其受賄總額的八成,價值超過千萬余元。知情人爆料,倪發科明知玉石價值不菲,卻照收不誤,對好的和田玉更是來者不拒。
倪發科鐘情于玉石,不止于愛好,更因為他深諳其價值。他說:“玉石滿足了我對它現實價值的貪欲感和對收藏價值的期盼。好的玉石玉器資源稀缺,不可再生,物以稀為貴,給后代留些有價值、有文化藝術品位的優秀作品和財富,遠比留其他錢財更安全,也更有價值和意義。”
玉石、字畫比現金高雅、文明、隱蔽,披上愛好的外衣,更能掩人耳目。這也許是貪官把玩藏品的另一個目的。

名家字畫收于囊中 讓家變身博物館
近期查處的貪官落馬案中,官員接收的賄賂品不再是單一的金錢,還有大量的古董、字畫、藝術品、等等出現在賄賂清單中,高雅的貪官似乎給自己奠定了藝術品位。
杭州原副市長許邁永,辦案人員在其家中發現大量金玉字畫,包括多種玉器、雞血石,齊白石、范曾、潘天壽、啟功等名家字畫,堪稱一個小型文化博物館。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長譚力涉嫌的違紀案中,被查處到他愛好古玩、字畫,以藏品替代金錢,并且喜歡攝影,專門受賄高端相機,他拍攝的風景照曾被制成明信片,一時風行。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收受字畫、玉石等物品近200件,價值1300余萬元。這種通過藝術品掩藏受賄表象的案件舉不勝舉,正如孔乙己“竊書不算偷” 的行為一樣,讓貪官們深陷利益的漩渦無法自拔。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