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封面的張曉剛《血緣:大家庭3號》以9420萬港元的成交

2014年,保利春拍中“中國近現代書畫夜場”圖錄封面
齊白石1947年作《花鳥四屏》以5577.5萬元人民幣成交
俏江南老板張蘭1.8億元人民幣買下5月佳士得“當代藝術拍賣”專場圖錄的封面封底;新晉藏家張小軍為建私人美術館購入今年保利春拍“山藝術甄藏”專場得程叢林《碼頭的臺階》以及匡時春拍“中國重要私人收藏當代藝術專場”中得王廣義《被批判的倫勃朗》;今年嘉德春拍大觀之夜的黃賓虹《南高峰小景》以及保利近現代書畫重推的齊白石《花鳥四屏》均被資深藏家葉茂中收入囊中……圖錄封面向來都是名家精品,它們的成交代表了市場發展的每一個節點。

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單行本李可染《萬山紅遍》以2.93億元人民幣成交,創造中國書畫最高紀錄

2011年,吳冠中《長江萬里圖》作為單行本在北京藝融拍賣
以近1.5億元人民幣成交至今保持中國油畫最高紀錄
當代藝術進入換手期
拍賣行會選擇什么樣的作品作為專場的圖錄封面?如何判斷作品的重要性?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賈偉在接受《藝術新聞/中文版》采訪時候提到,從拍賣商業的角度考慮,拍賣行會綜合拍品的商業價值、市場價格以及學術價值三方面因素確定本專場主推的作品。其中,藝術家的歷史地位是決定作品價值乃至價格的至關原因。此外,拍賣行有時候也會破例推薦一些耳目一新的作品,甚至較符合潮流的年輕藝術家作品作為圖錄封面。
榮寶齋(上海)拍賣有限公司油畫雕塑部經理陳瑜也如此總結:稀缺性、學術性、高價值是她判斷封面拍品的三個重要標準。但是陳瑜補充,圖錄封面作品并不一定是最貴的拍品,但毫無疑問肯定是重要且經典的作品。
例如,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封面的張曉剛《血緣:大家庭3號》以9420萬港元的成交價再次打破張曉剛拍賣紀錄。這件作品曾被臺灣收藏家于市場最低谷的2008年以4736.75萬港元購得,當時所有人對此“天價”而驚嘆。資深市場專家伍勁分析,重點作品無論在低谷還是高峰,它們的每一次出現都代表著市場的最高點。

1994年,中國嘉德首場當代藝術拍賣的圖錄封面
楊飛云《少女與狗》以18.7萬元人民幣成交
縱觀歷年來封面作品所創造的價位節點,正好是串聯了中國藝術市場20年發展的K線圖。伍勁回憶,1994年中國嘉德舉行第一場當代藝術拍賣時可以算作市場的起點。當時的圖錄封面楊飛云《少女與狗》以18.7萬元人民幣成交,這場拍賣會標志著中國當代藝術正式進入二級市場時代。
經過12年的平穩后,房地產行業的退潮,讓大量資金涌向藝術市場,當代藝術市場在2006年迎來了爆炸性的增長。這一年中,作為八十年代蘇富比封面圖錄的徐悲鴻《愚公移山》再度出現于北京翰海拍賣,以3300萬元人民幣創造中國油畫世界拍賣新紀錄;此紀錄緊接著被同年秋拍香港蘇富比專場封面陳澄波《淡水》3484萬港元(當時約合人民幣3693萬元人民幣)打破;一個月后的佳士得秋拍封面徐悲鴻《奴隸與獅》以5388萬港元成交(當時約合人民幣5711萬元人民幣),僅2006年一年間三次刷新中國油畫世界拍賣新紀錄。

2011年,羅芙奧“現代與當代藝術專場”圖錄封面
常玉1950年作《五裸女》以1.2832億港元成交
在2006年、2007年當代藝術市場價格幾何倍激增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藝術市場帶來巨大重創。直至2011年,在政府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資金的刺激下,蜂擁而至70多家藝術品基金,將疲軟的市場推向了高峰。常玉1950年作《五裸女》作為羅芙奧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專場”圖錄封面,以1.2832億港元成交;吳冠中《長江萬里圖》的第二次上拍,在北京藝融拍賣以近1.5億元人民幣成交至今保持中國油畫最高紀錄,同時也將中國油畫市場帶入億元時代。

2014年,北京保利春拍封面程叢林《碼頭的臺階》以2875萬元人民幣成交

2014年,北京匡時春拍封面王廣義《被批判的倫勃朗》以828萬元人民幣成交
如今,經過20年的市場波動起伏,當代藝術正在市場低谷經歷換手期。張小軍,這位從事金融地產行業企業家可謂是2014年當代藝術市場盤整期最大的信心。包括蘇富比北京2013年秋拍圖錄封面趙無極《無題》(8968萬元人民幣)以及2014年北京保利春拍封面程叢林《碼頭的臺階》(2875萬元人民幣)、2014年北京匡時春拍封面王廣義《被批判的倫勃朗》828萬元人民幣等。進入收藏圈僅14個月的張小軍,購買圖錄封面無疑是最安全的選擇,另外在他建立美術館的收藏目標下,封面圖錄作品的稀缺性和學術性正好滿足其梳理系統的收藏。
有意思的是,程叢林《碼頭的臺階》由林明哲早期購買;王廣義《被批判的倫勃朗》是張銳的舊藏;方力鈞《1997.1》來自收藏家張蘭。這些知名藝術家早期重要作品均已成倍以上的溢價被新晉藏家張小軍接手。換手后的藏家又投入到新的收藏。在5月紐約佳士得“當代藝術拍賣”中,張蘭以1.8億人民幣買下該專場圖錄的封面及封底——安迪•沃霍爾的《小電椅》以及馬丁•基彭伯奇《無題》。

2014年,紐約佳士得春拍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的作品,最終成交價為1860萬美元(估價900萬-1200萬美元),創造藝術家的個人拍賣紀錄,由俏江南老板張蘭購得。
拍賣圖錄的封面永遠都是這些收藏大鱷們追逐的對象。從投資角度來講,一般出現在封面上的都是最重量級的拍品往往都是最保值的選擇。伍勁指出,尤其對于新晉買家,“圖錄封面”的介紹幫藏家做足功課,提供“安全感”。金融行業出身的收藏家劉益謙就抱著“只買最貴的”心態進入藝術市場。他曾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及:“購買藝術品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恐懼與貪婪,既不能擔心自己買貴了,更不要圖便宜,你要知道你花兩百萬買的是一個藝術家一生中的精品,花兩萬只能買到他應付的‘藝術商品’。”
書畫市場已過投機時代
這個道理在中國書畫板塊也同樣適用。曾經作品拍賣圖錄封面的名家精品,在這20年間創造過無數增值“神話”。
目前近現代書畫最高成交紀錄保持作品——李可染《萬山紅遍》,曾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以2.93億元人民幣成交。此作第一次上拍是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同樣作為圖錄封面拍品,以3504萬港幣的成交價創下當時李可染作品的世界紀錄。5年后再次上拍,最終以溢價8倍的價格成功拍出。資深市場專家殷華杰分析,頂尖藝術品的價值永遠存在。5年前的3000萬已是天價,5年后的2.9億也是在高位運行的價格。藝術品增值空間是以時間的積累換取的,如果再以10年的眼光回望2.9億,也許不值一提。
并不是所有藝術品都可以做到“5年漲10倍”的增值。今年保利春拍中“中國近現代書畫夜場”圖錄封面——齊白石1947年作《花鳥四屏》以5577.5萬元人民幣成交。據報道稱,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夜場中,這件作品曾以9200萬元人民幣成交。
理性的市場規律肯定不可能只漲不跌。殷華杰指出,尤其特殊個案并不代表市場規律。藏家的購買心智也越來越成熟理性,即便是“半價割肉”也是市場定價正走向健康的跡象。“千萬不要以幾年幾倍的概念去理解藝術品市場。”殷華杰強調,如果僅抱著投資心態入市,盲目追隨“圖錄封面”也許就會再次出現短期虧損的狀況。“我更建議以10年甚至以上的周期去收藏藝術品。”殷華杰認為,中國藝術市場前20年的快速發展是一種透支未來價值的“拔苗助長”。投機時代已經過去,靜下心來研究藝術品的價值,也就不再會需要僅僅借助“圖錄封面”換來安全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