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1864一1957),漢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

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

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蟲十二開冊頁》,《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等。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被拍出4.2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三歲。他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齊白石出身貧寒,作過農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漣源市楊市鎮。1877年,跟隨叔祖父學過木匠,次年改學雕花木工,從民間畫工入手,曾習古人真跡,摹《芥子園畫傳》并據以作雕花新樣。他學詩文書法,游山川名勝,作幕僚寓客,終于成了詩、書、印、畫全人神品的千古偉人;他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的精神統一得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國際的重視;他樸實謙虛、自信自強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剛柔兼濟,工書俱佳,不愧為人民的藝術家。

在他的筆下,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為現代中國繪畫史創造了一個質樸清新的藝術世界。他成功的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代藝術精神,深深得益于經典樣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畫能夠直接的感動人心,向天下眾生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畫表達他對自己藝術創新的自信與深刻體悟,他的人物畫長于傳神達情,他的書法簡約大方、雄健渾厚的筆意融入人物畫中,完善了人物內在的神情的表達。 收山大作之一(大界長歌供圖) 齊白石于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

1890年二十六歲時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闿運為師,并先后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游,五出五歸,遍歷陜、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后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

1926年,齊白石任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名譽教授、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并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谷諔馉幤陂g,表示“畫不賣于官家”。

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并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齊白石 齊白石一生共有兩妻室,共有七子五女。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養媳陳氏春君,1881年與妻陳春君圓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發妻陳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1919年聘四川籍胡寶珠為副室,1941年扶正,育有四子(良遲、良巳、良年、良末)三女。1943年胡寶珠病歿。

齊白石是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1963年誕辰100周年之際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等傳世。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赴宴作畫。齊白石來到宴會上,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毫。轉眼之間,一只水墨螃蟹躍然紙上。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于色。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看你橫行到幾時”,后書“鐵吾將軍”,然后仰頭拂袖而去。

有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涂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妝忽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 款款飛來 本侵略軍占領了北平。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并在門口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翡翠鳥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石卻一反常態,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并在畫上題字:“從來畫翡翠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翡翠奈何?”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并把作官的漢奸與日本人比作翡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

齊白石有耿直的一面,淪陷時期,國立藝專聘他為教授,他在裝聘書的信封上寫下“齊白石死了”五個字,原信退回。有一個偽警察想借機索要他一張畫,被齊先生嚴詞拒絕。

齊白石對自已門徒卻百加愛護。1933年,剛從杭州西湖藝術院畢業的李寄僧經潘天壽介紹,在北京齊白石門下深造。一次,齊白石對李寄僧說:“你的作品中有些地方用筆太小,必須改用大筆”。他繼而又問“你有大筆嗎”?看到李寄僧搖頭,他馬上說:“我送你一支”。說罷,齊白石帶著李寄僧走到一個堆積間,里面還放著一口“壽材”。大師用凳子作墊,一腳跨到了“壽材”頂上,把靠墻木架上的幾個紙包拿下來,然后選取一捆長的說:“這都是長筆,你自已挑吧”。李寄僧高興極了,當即取了二支,是特大羊毫筆。那時,李寄僧雖在北平藝專任教,但由于課時不多,收入很少,如今大師送他這樣貴重的好筆,可謂雪中送炭,這雖不是什么大事,卻讓李寄僧終身難忘。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那時,白石老人還曾與郭沫若、毛澤東爭奪一張“廢畫”。

齊白石作品(20張)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他的繪畫,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

齊白石80歲之后,畫蝦技術頗為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

他專長畫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 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

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展示出印制行世。

齊白石把生活中感興趣的和較熟悉的一切事物統統都搬進了他的畫面上。他的選材突破了單純的民間畫、學院畫之間的森嚴界限,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畫家具有他這種罕見的表現現實世界的熱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作為畫材從而使自己的畫達到了空前的豐富?!?/p>

《白石自狀略》云:“年二十有七,慕胡沁園、陳少蕃二先生為一方風雅正人君子,事為師,學詩畫。” 兩位老師為齊白石取名“璜”,取名“瀕”,取別號“白石山人”。陳少蕃除對他講解《唐詩三百首》外,還教讀《孟子》、唐宋八家的古文等。并今其閑時讀《聊齋志異》一類小說。胡沁園教齊白石工筆花鳥草蟲,把珍藏的古今名人字畫拿出讓其觀摩。又介紹齊白石向譚溥(號荔生)學習山水。并鼓勵他學寫詩。賣畫養家。

湘潭風俗,畫生人稱“小照”,畫死者稱“遺容”。畫像之外,齊白石經常為主顧家女眷畫帳檐、袖套、鞋樣之類,有時還畫中堂、條屏等。其畫像術日精。
家貧,燈盞無油,常燃松枝與沁園師外甥黎丹談詩;又從朋友王訓處借白香山《長慶集》借松火光誦讀。齊白石后有《往事示兒輩詩》:“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