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檀嵌牙蝠紋百寶盒
馮夢龍的“三言二拍”《警世通言》里有一個著名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那百寶箱內藏有“祖母綠、貓兒眼,諸般異寶……”其實在古代,大戶人家都會有幾個珍藏寶物的百寶箱、百寶盒。時過境遷后,也許盒子里的珍玩因為種種原因已不知去向,但流傳下來的那個百寶盒即便空空如也,卻也會因其制作材料的珍罕、內部構造的奇巧、雕飾工藝的高超,而成為一件世所罕見、價值不菲的古玩珍器。
在2007年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御制的翡翠和闐玉扳指七件連帶御制詩剔紅紫檀三魚朵梅海水紋蓋盒一起以4736萬港元的價格最終落槌成交。當然,這其中包含了七件精美絕倫的翡翠和闐玉扳指,但那個放置扳指的圓形小巧蓋盒同樣是當年乾隆帝特地命頂級的能工巧匠專門為他制作的,其精巧程度絕對不容小覷。另外,同樣是乾隆的一個紫檀雕九璧紋寶盒也在2005年的嘉德拍賣會上拍出了39.6萬元的高價。此盒從表面上看其實并無特別炫目耀眼之處,就是個長方形套盒,四側有九塊浮雕而成的臥蠶紋玉璧,璧間用過紐繩相連。玉璧原為古時候帝王祭天的重要禮器,這個盒子是乾隆收藏宮中玉器的一只名副其實的“百寶盒”,它集九璧于一器,象征了封建時代君權天授的皇家氣派。
百寶盒在收藏雜項類當中屬于較為新型,歷史不久的一種。相比書畫、瓷器、玉器這些古老收藏種類,原本專門用來放置藝術品的容器似乎是古人常說的“買櫝還珠”當中并無多少價值的“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審美眼光也不斷開拓、提升。收藏愛好者們漸漸發現那些古人用來妥善收藏金銀細軟、珠玉珍寶的匣子往往因用材講究、制作精美、內部格局設計巧妙、封鎖性能牢固,即便內中不置任何貴重物品,其本身即是名副其實的“百寶箱”。
百寶盒大多為木制,但對木料較為挑剔,要求木質致密堅硬,最好是那些本身就具有防蛀驅蟲、不易霉變功效的珍貴木料,像紫檀、黃花梨等皆為上佳之選。同時,百寶盒的造型結構也能體現古代匠人的靈巧構思。百寶盒主要分層屜式和櫥柜式兩種。不管是哪一種,外面都設有嚴實的鎖扣。為方便移動,有的百寶盒還在盒體的上部或兩側裝上金屬制的小提手。而為了防止歲月長久盒子外部邊緣磨損剝蝕,盒子的各處邊角上還會周到地包上稍具厚度的銅皮。古代百寶盒在滿足了人們實用性的要求后,也在裝飾性方面有出色表現。從前富戶巨室家的百寶盒很少有素面無飾的。從今天我們所能看見的一些明清時代的百寶盒來看,這類小器具非常注重外觀上的美觀,常以雕刻、嵌寶、貼金、描銀等繁復精巧的工藝飾上花卉、蟲鳥等吉祥圖紋,從而展現出一種和其主人身份相匹配的美學觀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