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
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由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萬氏兄弟)執導。
《鐵扇公主》在當時抗日戰爭的時代背景下,孫悟空這個深入人心的抗爭形象無疑很恰當地傳達了作者反抗侵略的意圖。在一部動畫片中注入符合時代需求的精神,這說明萬籟鳴的創作格局早已超越了一般動畫片的界限。
出品時間:1941年
導演: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
類型:動畫
片長:100分鐘
對白語言:普通話
色彩:黑白

萬氏兄弟
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包括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4人。
上世紀20年代,中國誕生了自己的動畫片,萬氏兄弟創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動畫片《大鬧畫室》,它宣告了中國美術電影的誕生。萬氏兄弟的真正偉大之作當屬他們在1941年完成的80分鐘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此后,四兄弟中的萬超塵在1951年與他人合作,研制了彩色關節木偶,并于1953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木偶片《小小英雄》。此后擔任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導演,拍攝了《機智的山羊》和《雕龍記》等。這兩部影片均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萬古蟾1956年開始研究剪紙片,1958年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此后他又完成了《漁童》、《濟公斗蟋蟀》、《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紙片,并先后在國內國際獲獎。剪紙片開拓了美術片的新片種。
萬籟鳴于1960年參加《大鬧天宮》的繪畫設計和編導工作,該片富于民族色彩,場面宏大,色彩繽紛,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大鬧天宮》
為中國首奪國際電影節金獎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中的生動造型,正是著名藝術家張光宇大眾化藝術追求的產物。他創造的孫悟空,如同米老鼠、唐老鴨形象代表美國文化一樣,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和使者,家喻戶曉。
年代:1961年、1964年
導演:萬籟鳴、唐澄
美術設計:張光宇
類型:動畫
片長:114 分鐘
對白語言:普通話
色彩:彩色

張光宇
現代中國裝飾藝術的奠基者之一,曾創辦《時代漫畫》、《時代畫報》和《獨立漫畫》。代表作有連環畫《林沖》及《民間情歌》插圖。1944年,其創作的諷刺國民黨官僚貪污軍餉丑行的《窈窕淑兵》在全國漫畫聯展中獲好評。后來又創作了許多諷刺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漫畫并匯編成《光宇諷刺畫集》出版。1948年任香港人間畫會會長期間,創作發表了《水滸人物志》插圖繡像。

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
1958年,萬古蟾導演的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邀請漫畫家詹同渲獨立進行美術設計的處女作。由于在色彩運用與造型設計上,均有所創新,得到同行們的贊許。此后,詹同渲陸續參加了三十多部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
年代:1958
導演:萬古蟾
美術設計:詹同渲
類型:剪紙動畫片
時長: 1集(15分鐘)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詹同渲,又名詹同
詹同參加了三十多部影片的美術設計工作,其中比較出色的影片有木偶片《雕龍記》《砍柴姑娘》,還有1964 年攝制的剪紙片《差不多》等作品都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此外,詹同還是一位成績突出的當代著名漫畫家,著有《大懶蟲歷險記》《豬八戒吃西瓜》《中國旅行》《捉鬼圖》等廣泛影響的作品。

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這部作品取材于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筆調細致的水墨畫和細膩的動作設計,使其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1960年,中國著名動畫藝術家、動畫電影“中國學派”創始人之一特偉把水墨畫的技法與風格引入了動畫電影。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將當時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震驚了國際動畫界。
上映時間:1961年
美術設計:特偉
類型:水墨動畫片
片長:15分鐘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齊白石
《小蝌蚪找媽媽》這部動畫片的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里面的魚蝦形象皆取材于白石老人畫作。由于《小蝌蚪找媽媽》采用國畫大師齊白石筆下的形象繪制,畫面優美,音樂抒情,以動畫的形式使其構成一幅“活”的水墨畫卷,曾獲得各項國內外動畫及電影大獎,是中國動畫史上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

特偉
特偉代表了世界動畫界“中國學派”的崛起,他還是至今唯一獲得ASIFA(世界動畫學會)終身成就獎的中國人。他讓以齊白石作品為原型的《小蝌蚪找媽媽》“動”了起來。這部作品開辟了一種新的美術片樣式,于1961年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1964年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78年獲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片電影節一等獎,1981年獲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