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潘玉良
她出身青樓,卻執著藝術;她面貌雖丑,卻畫藝精湛;她曾兩渡重洋,卻客死異鄉……她就是有著“中國畫壇第一奇女子”之稱的著名畫家——潘玉良。
自身的藝術高度,再加上文學和影視劇的鋪排,潘玉良在民間具備了極高的知名度。雖然發生在潘玉良身上的傳奇故事已經漸漸遠去,但她的作品卻依然活躍在藝術品市場上。作為早期旅法的代表藝術家之一,潘玉良畫作近幾年在海內外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格已經進入一流行列,促成的因素有哪些?市場潛質又在哪里?

潘玉良《窗邊裸女》
“裸女”作品堪稱今春“新爆點”
香港作為春拍的戰場之一,所透露出的信息往往被業內解讀為帶有指向性的“信號”。在今年春拍中,潘玉良“裸女”作品在香港表現扎眼,被業內人士看作是拍賣市場上的“新爆點”。
在保利香港的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專場中,潘玉良1946年作品《窗邊裸女》以封面拍品的形式推出,可見其重要性。此作有兩次拍賣經歷,一次是1995年4月臺北佳士得拍賣會的封面,另一次是佳士得香港2006秋拍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以572萬港元的高價拍出。時隔8年,這件作品再次亮相拍場,以3450萬港元成交,升值達5倍之多。雖然市場并不能作為判定藝術價值的標準,但潘玉良本身的價值足以讓買家甘掏腰包。

工作中的潘玉良
業內人士對這件作品的高價成交表現的十分坦然:“這幅畫屬于個人藏品,該作品最早曾在臺北拍賣過,當時被一個臺灣買家拍得,距今已有20年之久,此后還在其他拍賣會上出現過。”據了解,潘玉良的作品大多收藏在安徽博物院中,民間少有流通。“目前,潘玉良的作品在市場上價格大約幾百萬元起步。但由于作品較少,受到了很多藏家的追捧。”
與一般的畫家相比,潘玉良在人體繪畫上的造詣更為顯著,她以中國傳統水墨的筆觸來詮釋西方的人體。值得關注的是,她非常注重構圖,女體或扭曲轉動,或從背面傅粉,造型靈活變化,《窗邊裸女》即其中代表性的示例。此外,潘玉良的《海邊三裸女》在嘉德香港以1667萬港元成交,遠超600到1000萬港元的估價,再次驗證了這一題材的追捧程度。中國嘉德油畫部負責人李艷鋒表示:“潘玉良的作品存世量非常少,具有作品的稀缺性和藝術家的重要性。”

潘玉良黑衣自畫像
早期留法畫家中的“績優股”
近幾年,早年留法的一批油畫家市場表現非常搶眼,拍賣價格持續走高。作為與徐悲鴻、林風眠、常玉等同一時期的留法藝術家,潘玉良現今的市場行情雖然不及前幾位大家,但隨著其拍賣記錄屢創新高,也不失為藝術品市場上的一支“績優股”。
作為20世紀前期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女藝術家,潘玉良的創作包括油畫、國畫、白描、版畫、雕塑等,并多次入選法國具有代表性的展覽。潘玉良旅法40余載,客逝巴黎后,按其生前遺愿,數千件畫作運回故里,安徽省博物館作為主要收藏單位,珍藏了約4900件。

潘玉良上拍作品成交
潘玉良生前一直未和畫商簽約,出售的畫作寥寥無幾,后來在拍賣市場上流通的作品多是從各種渠道流散在外的。 潘玉良生前窮困潦倒,在去世后不到半世紀,她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最高已突破3000萬關卡。其實,潘玉良作品最早亮相拍賣市場可追溯到1995年,只是當時其上拍作品和成交作品都屈指可數。
從2000年以來,潘玉良畫作拍出高價的消息時有傳來。到2010年這十年間,潘玉良作品的上拍數量逐步提升,成交額也在一路走高。其中,2005年和2006年可謂一大高峰時期,其作品《自畫像》和《非洲裸女》分別在佳士得和西泠拍賣中以924萬港元和902萬人民幣拍出,逼近千萬。
自2010年至今,其作品的上拍數量和成交量比較高達到新高。就數據來說看,在2010年和2011年,潘玉良的的油畫作品雖然上拍數量不多,但成交率高達100%,看得出來藏家仍在觀望,而買家的購買欲未減。在2013年,潘玉良創作于1950年代晚期的一幅油畫花卉作品《青瓶紅菊》在香港蘇富比40周年慶夜場以1744萬港幣成交,今春在保利香港以3450萬港元拍出的《窗邊裸女》更刷新了藝術家的拍賣紀錄,且比《青瓶紅菊》的價格幾乎整整翻了一倍。業內人士分析:潘玉良的作品大多在博物館中,流入市場的作品數量相當有限,雖然市場潛力無窮,這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藝術家市場的發展和以及市場行情的深入研究。

潘玉良《青瓶紅菊》
結束語:很多人認為潘玉良作品的價位之所以不斷上升,多源于藏家熱衷她傳奇的經歷,其實,在買家不斷成熟的當下,有關潘玉良的渲染和杜撰不過是談資而已。相信人們在不斷尋找她的傳奇時,也終能讀懂她的藝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