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北京誠軒拍賣油畫部專家
卓克:近年來,新水墨熱的輻射范圍似乎越來越廣,從國內的春秋兩拍、各大展覽,到紐約蘇富比、佳士得亞洲藝術周,再到紐約大都會。有人認為新水墨是藝術市場出現的一匹黑馬,您怎么看?
劉岳:新水墨確實是近來的新興熱點,力量不容小覷,國際藝術市場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問題。但就新水墨目前的數量及成交金額來看,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占據的份額不大,多數藝術家作品還處于價格低洼,一級市場不夠成熟,只有少數藝術家具有相對穩定的收藏群體。而且青年藝術家的后續發展尚待考驗,作品水平良莠不齊。新水墨的良性發展,仍是個漫長和艱難過程。所以,可以說是黑馬駒吧。

李津 清爽圖 鏡心
卓克:您認為新水墨熱潮的出現對拍賣市場產生了哪些方面的影響?
劉岳:新水墨熱潮與拍賣市場之間的作用并不是單方面的,可以說拍賣市場的推動對新水墨熱潮的出現功不可沒。僅就新水墨熱潮對拍賣市場的影響而言,最直接的就是各家都越來越不能忽視新水墨,對此板塊投注的精力越來越多,甚至開辟專場,新水墨占據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漸增加,為目前略顯疲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注入新鮮血液,也為藏家和投資者提供了新的選擇。
但不能忽視的是,新水墨整體上并沒有扎實的藏家基礎,市場的逐利性和盲目性必然導致投機行為。一旦藝術家被爆炒,最終會傷害到藝術家的創作和市場的健康發展。這就為拍賣公司提出新的課題,不僅僅要選擇已經具有一定名氣和市場基礎的藝術家,還要同時發掘、推廣具有潛力的藝術家,幫助他們提高知名度,積累藏家,填補部分一級市場的缺位。

黃丹 少女與鹿 鏡心
卓克:誠軒暫時還沒有推出新水墨專場,后期是否會有關于新水墨拍賣專場的計劃呢?
劉岳:誠軒從很早就開始并持續在關注新水墨藝術家及其作品,2006年春就已經上拍徐累老師的作品,徐華翎更是從05年誠軒成立之初就有呈現。譚軍,吳雪蓮這些越來越受到關注的藝術家,也是由我們率先推出。對于新水墨的宣傳推廣力度,近年來是在不斷加大的。
但是,鑒于新水墨獨特的審美和觀念性,我們希望從更學術的角度來劃分專題,并不會簡單地以媒材來歸類。我認為從二十一世紀中國當代藝術的大概念來看待新水墨會更合理。在此基礎上,來甄選符合誠軒品位的,有畫家代表性的優質作品組成專題。

吳雪蓮 忑 鏡心
卓克:您從事拍賣行業,接觸的新水墨作品有很多,您最喜歡的作品有哪些?這些作品為什么讓您印象深刻呢?
劉岳:新水墨藝術家往往是以某一個作品系列為人熟知,我很喜歡的比如李津的飲食系列、吳雪蓮的樂園系列等等。14年春季誠軒上拍過一組譚軍《疾·藥系列》的作品,我個人非常喜歡,他畫瘦透的太湖石、被毫不留情剪掉長指甲的手、赤裸的腳,畫家似乎在訴說荒涼、晦暗的內心,或許也標志著與部分自我的決裂,給自己重新生長的機會,以實現自我救贖,這種寂靜又迷幻的作品是最吸引我的。

徐華翎 香 鏡心
卓克:能列舉五位您最喜歡的新水墨藝術家嗎?
劉岳:最喜歡的名單并不固定,比較喜歡的有李津、徐華翎、譚軍、黃丹、吳雪蓮等。
李津畫飲食男女,是最接地氣的題材,不僅筆墨鮮活,人物食物也鮮活,有點惡趣味,大俗中有大雅。徐華翎的畫很飄渺,她畫女孩的身體,表現青春期的脆弱、快樂、靈動,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又無法碰觸,若即若離,從作品中也能看到藝術家的敏感與靈性。譚軍很寡言,不迎合,但有著堅定的藝術追求,他在用繪畫實現自我與世界交流……雖然這些畫家作品的表現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都在用迥異于傳統水墨的形式和觀念表現當下人生活、情緒,或者自我的觀照和內在,看他們的畫,比較容易實現與作品的溝通,會有愉悅的審美體驗和觸動。

譚軍 白犀牛 鏡心
卓克:對于這幾位藝術家今后的市場發展潛力您有什么看法?
劉岳:這幾位藝術家的市場還是相對穩定的,但是現在大環境處于調整期,所以新水墨藝術家,主要是70后的藝術家,還是應該主要專注于創作,培育穩定的藏家群體,盡量減少市場對創作的干擾,避免自我重復和封閉,以期未來的路走得更堅實。
更多詳情,請登錄卓克藝術網,點擊“藝術在線”下載電子雜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