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探訪乾隆皇帝珍愛的私家花園嗎?您想觀賞乾隆皇帝私屬的奇珍異寶嗎?您想了解乾隆皇帝的審美情趣,領略古代宮廷的文雅生活嗎?7月10日至8月24日,由故宮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宮廷系列展的第二展“長宜茀祿:乾隆花園的秘密”在首都博物館舉辦。茀祿,即福祿。《詩經·大雅·卷阿》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 ”
坐落在紫禁城東北角的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是乾隆皇帝為了給自己退位做準備,親自指揮修建的一座宮中之園。乾隆花園寄托了乾隆皇帝希望自己長壽,更希望“億萬人增億萬壽,泰平歲值泰平春” ,以至天下太平、長宜福祿的愿望。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花園,隨著近年故宮博物院對其修復工程的展開,相關精美文物公諸于世。本次展覽通過對乾隆花園建筑、格局、陳設及重要文物的解讀,讓觀眾在領略乾隆花園精湛的造園藝術、精彩的建筑內檐裝修及陳設的同時,感受乾隆皇帝實踐儒家禮制、追慕文雅生活、信佛向善的精神世界。
瓶撇口,長頸,溜肩,圓腹下垂,圈足略高微外撇。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蕉葉紋,肩部繪卷草和變形如意頭紋,腹部主題圖案為羽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欄桿,近底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外墻繪朵花紋。足內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書款。
在玉壺春瓶腹上繪以青花竹石圖案始見于明永樂、宣德時期。此瓶造型優美,青花發色淡雅,紋飾富有層次感,是乾隆時期青花器中精美作品之一。

青花松竹梅紋玉壺春瓶
設計獨特韻味別致
走進展廳,仿佛走進了這座花園,走進了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真可謂一次奇妙的穿越之旅。映入眼簾的是《清人繪弘歷朝服像軸》 ,這是乾隆皇帝晚年時期的朝服肖像,他端坐在龍椅上,老邁的面容依然保持著沉穩睿智和威嚴靜穆的氣度,他的聰明智慧、胸襟氣度、審美觀念等無不體現在這座園子的一磚一瓦、一山一水中。
據介紹,乾隆花園,南北長160余米,東西寬不足40米,南北縱深四進院落,布局緊湊而有節奏,園中共有20余座建筑。園內假山嶙峋、湖石嵯峨、佳木蔥郁、亭臺錯落,虛實結合,交相輝映。由于此園是乾隆皇帝準備歸政后的怡養之所,因此細到樓閣、假山、亭臺、曲水、佛堂、書屋、戲臺、精舍等都仿佛帶有乾隆皇帝的歸隱之情與自在之心。
《論語》言:“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乾隆皇帝又怎會忽視了如此重要的山與水?俯瞰乾隆花園,每進院落看似孤立的假山實際上相互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發端于西北綿延至東南的山脈。乾隆皇帝曾詠詩道:“難是崇山上,園中不筑垣。高居因見遠,貞后會旋元。出玩云生岫,歸看葉落根。既云來靜室,何乃未忘言。 ”假山在園中的配置,既象征福壽綿延,又營造歸隱之境。而曲水流觴被歷代帝王所青睞,乾隆花園第一進院落西側,便開鑿有渠,形成曲水流觴之勢。
花園修建時,乾隆皇帝已經四下江南,他把對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江南園林的精巧雅致、移步異景的造園藝術與手法都融入到了花園的設計建造中。乾隆花園中的4座核心建筑符望樓、倦勤齋、萃賞樓、延趣樓的內檐裝修是將室內布局尺寸發樣至江南。因南方工匠的活計以細膩、精美著稱,材料選取經驗豐富且工藝精湛,這些裝修融合了豐富的鑲嵌、雕刻工藝,精美至極。
寶座為七屏式。背板和扶手均用竹絲鑲嵌回紋邊,中心為紫檀地百寶嵌花卉紋。座面黑漆地,上飾描金西洋花卉和云蝠紋圖案。座面邊緣嵌一周長方形玉板,下有束腰。腿和牙條均用竹絲鑲嵌回紋邊,四足坐在托泥上,托泥下有龜足。這件寶座集竹絲鑲嵌、百寶嵌、漆地描金等多種裝飾手法于一身。陳設于乾隆花園養和精舍。
攢竹嵌玉石寶座
細節取勝巧奪天工
說完花園的整體設計,不得不提園內的陳列擺設。美,美,還是美,估計在當時這一件件美輪美奐的家具是普通老百姓難以企及甚至見都沒見過的吧。紫檀、白玉、珊瑚、瑪瑙、綠松石……一應俱全,關鍵都不是單獨存在,而是混雜在一件物品上,時隔兩百多年,依舊保有獨特的木香和奪目的光彩,令人無比艷羨。
和紫檀雕回紋嵌瓷片夾紗檻窗相比,今天的鋁合金紗窗簡直是弱爆了。紫檀雕回紋嵌瓷片夾紗檻窗置于乾隆花園延趣樓一層北次間北縫,四扇駢置,隔心紫檀雕回紋嵌西番花紋飾粉彩瓷片,雙屜夾湖綠色團龍雜寶芝麻紗。隔心以粉彩瓷片嵌成“攢盤”式圖樣,四周點綴以長方形斗彩嵌片,絳環部鑲嵌青花礬紅彩瓷片。整槽檻窗色彩清新淡雅,卻不失莊重華麗。
園內各殿內檐裝修所用材料講究,工藝種類多樣,技法難度高超。后添置的家具等陳設品所用材料、工藝技法等與內檐裝修、裝飾保持高度一致。三友軒內裝飾大體量的紫檀木鑲嵌玉松枝、竹葉等,室內寶座、插屏、盆架等陳設制作亦采用相同工藝。松竹梅是中國傳統的裝飾圖案,在裝飾裝修、繪畫及器物中大量出現。3種植物因其在生物特性上所反映出的不同性格,在文人的傳統觀念中,一直賦予它們剛直、堅毅的高尚氣節。三者均在萬木凋零之時,傲視冰雪、卓然屹立,象征君子節操高行。乾隆皇帝貴為天子,更是仰慕如此高潔的品格。
和我們現在房屋裝修所用的裝飾墻紙比起來,乾隆花園的“墻紙”似乎更有內涵和意蘊。園林嬰戲圖通景畫貼落粘貼于乾隆花園養和精舍明間西壁,畫中所繪屋頂、地面與室內真實屋頂、地面相連,縱深排列的廊柱和遠處的山巒,構成極具透視效果的近景和遠景,仿若前面橫立著一座走廊。畫中有7位皇子在廊下嬉戲,山坡上長滿菊花,秋高氣爽,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而位于乾隆花園玉粹軒明間西壁、制作于乾隆四十年( 1775年)閏十月十二日的賈全等繪廳堂嬰戲圖通景畫貼落,畫中所繪楠木垂罩、隔扇、壁紙與室內真實裝修相銜接,仿若廳堂。廳堂廣敞明亮,墻壁上掛著《三老圖》 ,兩邊是由大學士董誥書寫的乾隆御制詩句對聯“億萬人增億萬壽,泰平歲值泰平春” 。靠墻擺放著一張紫檀案,上面陳設著書匣、卷畫、三代的青銅禮器。案前放置一張床榻,頭戴皮帽鳳冠的王妃端莊悠閑地坐在上面,兒孫滿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文人雅趣向善佛心
展廳中不乏精美的文房用具及乾隆皇帝的書法作品,剔紅纏枝蓮紋文具盤、御銘端石硯·仿漢石渠閣瓦硯以及乾隆皇帝御筆“西方極樂世界安養道場”貼落等充分展示了乾隆皇帝的文人雅趣。乾隆皇帝尊重并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且漢文化造詣極其深厚,他稱自己為讀書人,向往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生活,崇尚文人士大夫的品行和氣節。文房用具歷史悠久,它們一方面可輔佐文人書畫之用,另一方面還可助文人閑暇時賞玩怡養性情。乾隆皇帝對承載漢民族獨特風俗文化的文房用具尤為重視。清代宮廷所用文房用具品類繁多、材質精美、做工考究,到乾隆時期出現了成組成套的文具,根據需要,每套文具的內容配置、體量大小以及件數多少都會不同,相同的是一應俱全,看上去賞心悅目,融實用和觀賞為一體。因而,套裝文具在乾隆朝最盛。此外,乾隆皇帝酷愛品茗作賦,因此在御用茶具器身大多題有乾隆皇帝御制詩文,配有烹茶圖,圖文并茂,集詩、書、畫于一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乾隆皇帝不僅獨具文人情懷,還存有一顆向善的佛心。乾隆皇帝在執政60年后決定歸政,而倦勤齋,則點明了乾隆皇帝歸政的真正原因。“倦勤” ,出自《尚書》 ,舜帝到老還在勤于政事,但又因年老不勝政事之辛勞,于是讓位歸政。表面上看,乾隆皇帝歸政是因為不愿超過皇祖康熙執政60年,但實際上,他把自己的歸政看成是像大舜那樣倦勤。堯舜禹時代是歷史上的理想時代,是歷代帝王為之努力想實現的時代,乾隆皇帝能像大舜那樣歸政,不僅僅是因為年老,最重要的是執政60年實現了國泰民安。乾隆信佛,更有佛心。乾隆花園中,幾乎每座宮殿樓閣中都辟有佛堂,佛教神像及法器的供奉十分耀眼。清帝崇信無量壽佛,于宮中開辟了眾多的極樂世界道場供膜拜,以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把善施予普天之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