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某個角度來說,畫畫是件很難的事情——同樣的畫有人說好,有人說壞。雖說各有所好,但總的來說與各人的審美、修養、學識有關。重要的是自己的選擇,選擇自己真正喜歡,適合個人性情的繪畫方向,并且不為時風所累,不扭曲自己及作品。
中國歷代繪畫正如長江沿岸的山水風光,每段自有其妙。觀摩學習于其中,如人泛舟江心,行行停停、時緩時疾,遇契心處可住下三五日、三五年或甚更長。有的風光驚鴻一瞥匆匆路過,驀然回首時,卻有只是當時已惘然之嘆!

身為職業畫家,繪畫乃安身立命之本。如何在兼顧市場需求的同時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是作為職業畫家不可回避的功課。人物,花鳥,山水必須兼能而又有所專攻。在學院學習期間形成的創作方法多以寫生為基礎的再創作,畫了三十年,回味一下,傳統山水正是我最需要補的功課。石濤、倪瓚、沈周、唐寅、仇英、文徵明、四王、李范、任伯年等,雖一并列舉顯得蕪雜,卻其實各自有我所喜歡之處。選擇他們作品中我喜歡的部分來臨摹學習,只要能為我所用,我并不介意此為拿來主義。我不急求確定自己的風格,只希望一切順其自然。古人云:功到自然成,而功是文火煨湯——慢慢練出來的。

傳統的東西,只有深入其中,才能體察到其博大精深。閱讀畫面,要感受古人的心境、氣息。
筆下畫的是山水、花鳥、是氣韻與筆墨等,投射的更是自己、自己的審美趣味、性情、乃至人生的價值取向。

我喜歡畫面中只有一二人,或泛舟湖心或垂釣江畔、或閑游林泉松濤之間,此為古人心意,亦為我今之心意。說大了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說實了是今天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現代人需要有一個理想所在,卸掉多余的人生欲望,找回本真與放松的心態。古人比現代人要放松,所以能體察造化之美,心靈有處可安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