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正江
“畫”談正江
文/申林
畫家邢正江,認識他的人,大都尊稱他為“邢總”。
因為,他打造了人像攝影的全國知名品牌“金色童年”——山東金色童年有限責任公司,一個擁有600多家連鎖店、在省內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企業。
他是一位人像攝影大家,曾獲中國人像攝影名師、山東省十佳攝影師稱號。現為濟南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他還打造了一所名為“和禾”的美術館。

邢正江的工作室
《浪漫威尼斯》

《柔情威尼斯》

《水上城市威尼斯》
《夕陽下的威尼斯》
美術館坐落在荷香飄逸、曲徑通幽的泉城公園。一樓是展館,這里曾畫展不斷。一年一度的杏壇畫家群體展,近年就是在這里成功舉辦。二樓是沙龍。也是陳列館,除了長期陳列畫家作品外,還設有雅座和一個非常考究的報告廳,經常舉辦學術講座與藝術研討。那里還有好茶、咖啡和音樂,這是杏壇畫家群體的沙龍,也是朋友們的精神樂園。
他常以沉靜面對喧囂,以融通調理世事。他生活簡樸、務實,為人謙和、熱誠,甚或是有求必應。每當畫家朋友出版畫冊求他拍照,無論多忙,他總是說“沒問題”,這竟成了他的口頭禪。然而,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的他,真正夙愿是當畫家。其實,他現在的真正身份就是畫家,杏壇油畫家群體中油畫家。
《荷塘清趣》
《跳躍的瓶子》
《新疆印象》

《西班牙古堡》
《有情趣的房子》
《漁港碼頭》
邢總以“出世”的心態,甚或是批判的眼光來審視“專業”美術。從形式到表現,貫穿如一,詮釋、踐行了他的藝術主張。他說:“畫者,畫也”畫的是“畫”。 他象高更、梵高這類現代先驅畫家們一樣,將繪畫的本質理解為獨立于自然或視覺經驗之外的東西。色彩、線條、筆觸本身的合理構成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畫家應具有將繪畫直覺、“文化感受”與“情感體驗”進行交融,并進行個性表達的能力。他試圖屏棄寫生色彩理論,而轉向對色彩格調與情感表達的追求。這要靠一種機緣,一種修養,一種發現,以此來構建一種新的、屬于當代的“色彩秩序”。這一觀念體現在他的“異國情調”油畫系列作品中。他喜歡去歐洲,這一作品系列就沁透著濃重的歐洲情結。《浪漫威尼斯》、《柔情威尼斯》、《夕陽下的威尼斯》、《西班牙古堡》等油畫,那夢幻般的意境、跳躍、奪目的色彩,趨于質樸簡化的筆觸與形式,無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與視覺。尤其是那亦真亦幻的《西班牙古堡》,忽的將人帶入“中世紀”小城,有時光倒流之感。濃重的古歐洲情調,喚起思古之幽情,給人一種催眠狀態下的審美體驗。
福建寫生之一
福建寫生之二
《石頭房子1》
《石頭房子2》
他熱愛書法。他的畫室陳放著許多碑貼、佛像、古玩和老家具,蕩漾著濃重的東方情調,這或是他藝術人生的又一面。邢總認為“今天油畫家的創作,不僅要向自然學習,還要關照內心;不僅要學西方,還要吸收民族文化。的確,民族傳統藝術對油畫形式的建立,特別是對新時代油畫面貌的形成,有著特別的意義。當今中國油畫家們,重拾本土文化,并感受到其中的“美”和形式、技法的美學意義。他們試圖把個人探索同永恒不滅的文化傳統聯系起來,以此給中國油畫擺脫歐洲影響的進程以合乎邏輯的結局,這種愿望本身完全可以作為當今中國油畫的特征。同樣,他的油畫也在“寫意”、“意向”、“意境”等昔日品贊中國畫的術語中,找到了中西合璧的契機。邢總喜歡游歷,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其“華夏南北”油畫系列,從另一層面反映出他深扎在皇天厚土之下藝術的根性。他的《北方老屋》、《新疆印象》、《福建寫生》、《石頭房子》等作品,即是“一得佳思,心會神融”,解悟后的乘興之作。他所嘗試的是一種即興的、極端中國化和不摻雜影像痕跡的繪畫形式。尤其是他的《北方老屋》,師造化而不似造化。出于情,成于心,發于感,一意孤行,所貴者,全在一個“我“字,我之真性情。雖持油畫的濃艷色彩,但皴點勾染、揮寫淋漓間已彰顯出十足的寫意精神與東方氣派,表現出“老屋”的象征——人事滄桑與地域鄉情。
五龍潭之一
五龍潭之二
《北方老屋》

北方老屋
邢總曾有“興奮灶”一說:人若能經常興奮而起,激情做事,真是好。實驗和冒險的東西,常使人興奮。不應讓“設計”和“知識”以及對“完美”的追求敗壞了情緒,泯滅了熱情。是啊,技術高了不一定就能畫出好作品。人是一種事事奢求完美而過于貪婪的動物,為了這個或許根本就不存在的目的在苦苦苛求。其實,在追求完美在過程中,有時失去的卻恰恰是“完美”。正所謂“畫無常形,而有常理”,“無法而法,乃為至法”。他對泉城故鄉一向情有獨鐘,這一激情表達體現在他的“故鄉寄情”系列油畫《五龍潭》、《有情趣的房子》、《荷塘清趣》中。《荷塘清趣》畫的是簇擁著和禾美術館的秋荷。推窗拾趣,荷塘秋酣,隨手拈來,已是真氣彌漫,這便是一幅有感而發的激情揮寫之作。
邢總的油畫:激情如炙、畫藝日臻。求新、求奇、求簡;求自我,求機緣、求靈變。求得散開懷抱、神暢筆酣,寄情隨性,色彩絢爛。
2014年7月于泉城千佛山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