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近年來,“文玩”這個詞匯被越來越多人知曉,從北到南,愈發走紅。文玩其實指的是文房四寶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文房器玩。這些物件造型各異,雕琢精細,可用可賞,使之成為書房里、書案上陳設的工藝美術品。它們本是讀書人調節體力和思緒而隨意撫摩的一些文具,久而久之,甚得其益,便成為把玩者獨鐘的消遣方式。千年來,經過眾多文人雅士的推崇,以及數輩能工巧匠的潛心琢磨和精心制作,文玩品類逐漸豐富、深化,從而形成中國文化藝術品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現代意義上的文玩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帶有傳統文化氣息的賞玩件或手把件,可謂包羅萬象的“雅玩”之物。“文玩”的制作開始轉向產業化。一時間,品種繁多、樣式各異的“文玩”之作層出不窮,徑走朝野,鼓噪市井。“文玩”在文人墨客的唱詩交游中,更是逐步演變成時尚的話題。
“文玩”的一大特點就是蕪雜,從材質到器型;所以古玩行將之歸納于“雜項”。也正因此,投入期間的玩家往往收獲非同一般的藏玩體驗,從玩物本身以至其承載,絕對可謂“博大精深”!很多人著迷于“文玩”極強的互動性,當你看到有人手中捻著葫蘆、盤著核桃、掐著念珠……不必大驚小怪,這是玩家才能體會的與物交流;涵養身性也彰顯主人的文化品位。這些或大或小、或巧或拙的玩物,經由歲月的,與主人息息相通。
文玩往往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經常結合于書畫、品茗、香道等活動中,為生活添一分雅趣;于是當下日漸繁盛的文玩市場儼然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和潮流,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再回溯到封建社會,士大夫歷來喜好附庸風雅,文人的玩具自然囊括于有錢有勢者玩賞涉獵范圍之內。于是這個階層的參與介入,使得文玩這一民間藝術有了雄厚的市場經濟基礎,從此,對于文玩的理解和追求,也就更顯得紛繁。從各路明星大腕、文人墨客;到藏家玩友、尋常百姓,都趨之若鶩。友人曾感嘆“如今‘土豪’身上難見拇指粗的金鏈,卻常瞧見不知名的珠珠串串……”,一句笑談,實則也印證了風雅事沾染的周遭浮躁。
也許你某天禁不住文玩的魅力,開始步入玩家行列,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緣起,值得欣喜。這里從一個愛好者、玩家的角度淺談幾點建議:雜項琳瑯,先識后玩;玩物不盡,多學多看;貴有眼緣,且玩且藏。文玩圈子里有一段流傳的經典,最適合與同好共勉“文玩無貴賤,人心有高低。”文玩大千,是一段縱貫古今的緣分,“玩”更是一段學習、欣賞、修心的旅途。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